[发明专利]交通系统及输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30460.5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1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取田秀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取田秀树 |
主分类号: | G06Q50/30 | 分类号: | G06Q50/30;B60L5/00;B60L53/00;B60L15/40;B60M7/00;B61B13/00;B61L27/00;G01C21/34;G08G1/00;G08G1/09;H02J7/00;H02J50/00 |
代理公司: | 11015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齐永红 |
地址: | 日本神奈川县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行系统 厢体 交通系统 转移单元 系统管理部 运行管理部 范围门 门移动 装载 容纳 货物 通信 管理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系统及输送方法,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可通过使用多个运行系统来实现大范围门到门移动的系统和方法。所述交通系统具有:转移厢体(100),其可容纳人员和/或货物;多个运行系统(200),其可输送该转移厢体(100);换乘装置(300),其使所述转移厢体(100)从一个运行系统(200)换乘到另一个运行系统(200);以及系统管理部(400),其与所述多个运行系统(200)通信,管理所述转移厢体(100)的输送情况;所述运行系统(200)具有:转移单元(210),其装载所述转移厢体(100);以及运行管理部(220),其管理该转移单元(210)的运行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人员和/或货物的交通系统及输送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交通运输领域中,当长途输送人员和/或货物时,在到达目的地之前通常存在经停地。例如在配送人员运送货物时,先将货物送到批发地或配送中心等经停地,在该经停地进行转运工作,配送到各个目的地(参照图8(a))。再有,当人使用交通工具时,通常在站点等经停地换乘。
另一方面,作为不具有这种经停地的输送方法,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门到门输送乘客或货物的管网系统。在该系统中,采用的是配置有直到目的地的作为移动路径的管网,通过使管车在该管网内行驶来进行门到门的输送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表2008-5377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作为通常使用的可通过门到门来输送人员或货物的装置例如有汽车。以往,汽车需要人手动驾驶,但近年来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盛行。从减轻驾驶员的负担和有效利用时间等方面考虑,该自动驾驶技术令人期待。但从与非自动驾驶车混杂行驶的情况和难以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等方面看,要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还存在很多问题。再有,从提高移动速度的观点出发,难以实现新干线那样的高速化。
另一方面,在铁路上追求更高速化,线性新干线也处于实用化阶段。在该线性新干线上,可期待由移动时间缩短而给经济带来的激励。但是,由于包括新干线的铁路必然是站与站相连的交通工具,因此从家等出发地到火车站之间的移动需要使用其它交通工具,使得中间夹杂换乘步骤而到达目的地。因此,缺少汽车这样的门到门的便利性,需要在换乘点处拿行李并等电车等,存在对于移动的人在精力和时间上都造成负担的情况。
在这一点上,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系统中,可实现从出发地到目的地门到门的输送。另一方面,专利文献1的管形车辆的移动范围被限定在配备有管网的范围内。因此,要使管网配备并进到难以配备管网的地点(例如山地或海洋等)或者地方的小区域,存在花费大量成本,不现实的问题。再有,要通过单一系统构建从住宅街道到新干线级别的高速行驶,在成本和效率方面并不现实。
因此,本申请发明者对可实现以门到门输送的系统进行反复锐意研究,想到一种新的交通系统,其旨在通过横跨多个运行系统(铁路、航空、船舶、卡车、索道、单轨列车、电梯、线性新干线或自动驾驶车辆等),既可扩大可移动范围,又可减轻人员负担或缩短移动时间。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所作的发明,其课题是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可通过使用多个运行系统来实现大范围门到门移动的交通系统和输送方法。
再有,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可减轻人员负担又可缩短移动时间的交通系统和输送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的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转移厢体,其可容纳人员和/或货物;多个运行系统,其可输送该转移厢体;换乘装置,其使所述转移厢体从一个运行系统换乘到另一个运行系统;以及系统管理部,其与所述多个运行系统通信,管理所述转移厢体的输送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取田秀树,未经取田秀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04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