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运行内燃机的方法和内燃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24676.0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46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C.格森哈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00 | 分类号: | F02D41/00;F02D41/30;F02D13/02;F02D13/06;F02D1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万欣;陈浩然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运行 内燃机 方法 | ||
1.一种用于运行带有燃烧发动机(10)的内燃机的方法,该燃烧发动机构造至少两个燃烧室(22),所述燃烧室由构造在气缸壳体(12)中的气缸(16)和在其中被引导的活塞(24)来限制且在其中在所述内燃机的运行中可执行热力学循环过程,其中,于是在所述燃烧室(22)中的换气借助于分别至少一个进气门(28)和分别至少一个排气门(30)来控制,且其中,
- 设置有第一运行状态,在其中不仅在第一燃烧室(22)中而且在第二燃烧室(22)中所述热力学循环过程被执行,且
- 设置有第二运行状态,在其中在所述第一燃烧室(22)中所述热力学循环过程被执行且在所述第二燃烧室(22)中所述热力学循环过程不被执行,
其中,为了由所述第一运行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中对于操纵关联于所述第一燃烧室的进气门(28)而言由第一阀升程曲线的使用变换至第二阀升程曲线的使用,且其中,至少关联于所述第一燃烧室(22)的进气门(28)在操纵的情形中根据所述第一阀升程曲线在UT之前或之后被关闭且根据所述第二阀升程曲线更靠近UT地被关闭,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第一运行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中之后对于关联于所述第一燃烧室(22)的进气门(28)而言的控制时间借助于相位调节器(54)
- 在延迟方向上被调节,当对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而言进气关闭设置在UT之前时,或
- 在提早方向上被调节,当对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而言进气关闭设置在UT之后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升程曲线借助于第一进气凸轮(60)且所述第二阀升程曲线借助于第二进气凸轮(62)被施加到所述进气门(28)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关联于所述第一燃烧室(22)的进气门(28)在操纵的情形中根据所述第一阀升程曲线在UT-60°KW之前或在UT+100°KW之后被关闭且/或在操纵的情形中根据所述第二阀升程曲线在UT±45°KW之间的范围中被关闭。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升程曲线的宽度相比所述第一阀升程曲线的宽度
- 更大,当对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而言进气关闭设置在UT之前时,或
- 更小,当对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而言进气关闭设置在UT之后时。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关联于所述第一燃烧室(22)的进气门(28)
- 继续在延迟方向上被调节直至至少UT+25°KW,当对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而言进气关闭设置在UT之前时,或
- 在提早方向上被调节直至至少UT-20°KW,当对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而言进气关闭设置在UT之后时。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由所述第一运行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中关联于所述第一燃烧室(22)的进气门和排气门的气门重叠被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操纵关联于所述第一燃烧室(22)的排气门(30)而言由第一排气凸轮(60)的使用变换至第二排气凸轮(62)的使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凸轮(62)相比于所述第一排气凸轮(60)
- 引起相对较晚的排气关闭,当对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而言进气关闭设置在UT之前时,或
- 引起相对较早的排气关闭,当对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而言进气关闭设置在UT之后时。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第一运行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中之后在所述内燃机的进气管(18)中的压力提高。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由所述第一运行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中,对于所述第一燃烧室(22)而言的事先相对较晚地设定的点火角度在提早方向上被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467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