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膜电阻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51318.3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42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董学忠;方伟峰;文娟·刘·麦蒂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9 | 分类号: | G01R31/38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槽 绝缘柱 薄膜电阻 测试过程 测试装置 电极 测试腔 绝缘座 下电极 底面 嵌设 本实用新型 环形分布 开口向上 快速测试 液体环境 液体外溢 储液槽 外周面 缓冲 侧壁 共轴 液槽 薄膜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膜电阻测试装置,包括绝缘柱和绝缘座,所述绝缘柱底面嵌设上电极,所述绝缘座设有开口向上的测试槽,所述测试槽底面嵌设下电极,所述绝缘柱和测试槽共轴配合使待测薄膜置于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所述测试槽的侧壁设有环形分布的第一储液槽,和/或所述绝缘柱外周面设有液槽。该装置能够在液体环境下快速测试薄膜电阻,在装夹和测试过程中,防止测试腔内的液体外溢,同时顺利缓冲并排出测试腔内的气体,使得整个测试过程平稳可靠,测试结果准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膜电阻测试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需在液体环境下进行测试的薄膜电阻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交通电动化、智能化逐渐成为汽车未来发展的趋势,为满足不断发展的需求,作为汽车电动化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成为关键部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长寿命是动力电池的三大核心要素,隔膜作为动力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隔膜置于正负极片之间,因其电子绝缘性,可防止正负极导通造成短路,同时隔膜的微孔结构可以使离子通过电解液载体穿梭于隔膜两侧,具有离子导电性。
隔膜的离子导电性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电性能,良好的离子导电性亦是实现快充的前提条件,因此,单位时间内离子穿过隔膜单位面积的数量是衡量隔膜性能的重要指标。目前,锂离子电池隔膜电性能的评估方式之一是测试隔膜电阻并计算Mac-Mullin值,测试隔膜电阻大都采用通用的薄膜面电阻测试装置。由于隔膜需要在电解液的环境中进行测试,而通用的薄膜面电阻测试装置在电解液等液体环境下的测试过程中存在溢液和排气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测试结果误差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膜电阻测试装置,包括绝缘柱和绝缘座,所述绝缘柱底面嵌设上电极,所述绝缘座设有开口向上的测试槽,所述测试槽底面嵌设下电极,所述绝缘柱和测试槽共轴配合使待测薄膜置于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所述测试槽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环形分布的第一储液槽和/或所述绝缘柱外周面设有液槽。
所述上电极和下电极分别通过铜棒引出线与电化学工作站等阻抗测试仪器连接。所述共轴配合是指配合过程中所述绝缘柱和测试槽竖直方向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绝缘柱和测试槽为水平截面形状相同的柱体结构且所述绝缘柱侧面外周略小于测试槽侧面内周,便于所述绝缘柱下落至测试槽底部,从而使上电极的下底面、待测薄膜的上下表面和下电极的上底面依次紧密接触,且压力恒定。在所述绝缘柱向下沉入测试槽时测试槽中的液体会从两者的夹缝中向上溢,所述第一储液槽和/或液槽能存储向上溢的液体并在测试过程中起到缓冲排气的作用,同时所述夹缝细小以便减少测试时液体挥发而引起的误差。
所述环形分布是指所述第一储液槽环绕在测试槽侧壁四周分布,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储液槽的截面形状包括便于液体顺利流入和流出的任意开口形状,其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开口的矩形、弧形、三角形或梯形中任意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柱和测试槽的水平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或正多边形中任意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测试槽的侧壁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一储液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储液槽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储液槽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储液槽包括一个第一储液槽体且第一储液槽体沿测试槽的侧壁环绕后首尾相接或者错开。所述第一储液槽体首尾相接形成一个整体的环状槽,所述环状槽可以水平设置或者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储液槽体首尾错开即首尾不连接,例如,包括首尾在同一高度时相互隔开或者在不同高度时相互错位隔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储液槽包括多个第一储液槽体,所述第一储液槽体之间互相隔开或者通过第一连通结构互相连通。所述连通结构包括设置在测试槽侧壁的连通槽和/或连通孔,互相隔开的第一储液槽体之间为测试槽侧壁结构(如图2(a)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未经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513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数码电池循环寿命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