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投掷球马陆仿生变形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78594.4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927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浩杰;张清华;沈玉威;陈宗渝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63H13/04 | 分类号: | A63H13/04;A63H29/22;A63H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谢泳祥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部外壳 行走机构 机器人 翻滚装置 头部组件 尾部外壳 尾部组件 绞盘机构 中间外壳 投掷球 探测 绞索 本实用新型 变形机器人 机器人移动 驱动机器人 生命探测仪 救援 变形机器 弹性连接 上下翻转 吸收冲击 投掷 滚动 包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投掷球马陆仿生变形机器人,包括头部外壳、尾部外壳、中间外壳,头部外壳与头部组件、尾部外壳与尾部组件、头部组件与尾部组件均弹性连接,还具有头部行走机构、尾部行走机构、第一绞盘机构,第一绞盘机构包括第一绞索,头部外壳上设有翻滚装置。机器人展开时,头部行走机构、尾部行走机构可使机器人移动;需要被投掷时,机器人能蜷缩起来,头部外壳、尾部外壳、若干中间外壳包围头部组件和尾部组件,当机器人遭受冲击时能吸收冲击;翻滚装置能将机器人上下翻转;翻滚装置能驱动机器人滚动。机器人内可设置生命探测仪或其它装置以达到救援、探测或侦查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用于救援、探测或侦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仿生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投掷球马陆仿生变形机器人。
背景技术
仿生学是一门新兴学科,通过模拟动物的功能,以改进现有的和创立崭新的机械、建筑结构和新材料、新仪器和工艺研究,创造出许多适用于生产、学习和人们生活的先进技术,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水平。
在遭受某些灾害后,受灾现场的环境发生巨变;又或者是存在某些需要探查而人类又难以到达的区域,使得救援,探测或侦查变得额外困难。这对能够在谷底、悬崖、管道、废墟、山洞、等复杂恶劣的地形环境下进行救援,探测或侦查等活动的机器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球马陆在遇到危险时身体能蜷缩成球状保护柔软部位,遇险时能滚走,且捕食者即使将球马陆从高空坠落球马陆也毫发无损,这就为仿生球马陆机器人的研发提供启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投掷球马陆仿生变形机器人,它能够实现行走、变形、翻滚、翻身的运动功能,可以通过投掷空投等特殊方式进入特定区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可投掷球马陆仿生变形机器人,包括头部外壳、尾部外壳、若干中间外壳,头部外壳、若干中间外壳、尾部外壳通过若干铰轴由左至右串联铰接,头部外壳下方设有头部组件,头部外壳与头部组件弹性连接,尾部外壳下方设有尾部组件,尾部外壳与尾部组件弹性连接,头部组件与尾部组件弹性连接,头部组件包括头部行走机构,尾部组件包括尾部行走机构、第一绞盘机构,第一绞盘机构包括第一绞索,第一绞索的引出端与头部组件连接,所述铰轴与第一绞索空间垂直;所述头部外壳、尾部外壳、中间外壳均呈球瓣状,头部外壳、尾部外壳、若干中间外壳能随第一绞索的收卷蜷缩成球形,头部外壳上设有翻滚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外壳有四个,四个中间外壳通过三个所述铰轴由左至右串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滚装置包括翻转杠杆,呈弧形的翻转杠杆平行于侧平面设置,翻转杠杆的长臂贴近所述头部外壳的上表面,头部外壳上设有通孔,通孔上设有转轴,翻转杠杆通过横向设置的转轴与头部外壳转动连接,翻转杠杆的短臂设于所述头部组件与头部外壳之间;头部组件上设有第二绞盘机构,第二绞盘机构包括第二绞索,第二绞索的引出端与翻转杠杆的短臂连接,翻转杠杆与头部外壳通过弹性构件弹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部行走机构包括两个头部轮、两个电动机,两个头部轮分别由两个电动机驱动;所述尾部行走机构包括两个尾部轮、两个电动机,两个尾部轮分别由两个电动机驱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部外壳与头部组件通过第一弹簧连接,尾部外壳与尾部组件通过第二弹簧连接,头部组件与尾部组件通过第三弹簧连接,横向设置的第三弹簧设于所述第一绞索的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若干挡板,所述头部外壳、尾部外壳、中间外壳均称为外壳,挡板设于相邻的两个外壳之间的下方,挡板固接于其中一个外壳,所有外壳蜷缩成球形时挡板与另一个外壳贴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转杠杆滑动嵌入于所述头部外壳,翻转杠杆的上表面与头部外壳的上表面共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未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785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儿童智能机器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八音琴不倒翁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