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造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76851.0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01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马俊滨;马义忠;陈华升;段明述;李林娟;张开友;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秋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20 | 分类号: | B01J2/2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李艳丽 |
地址: | 51532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进料机构 造粒机构 通孔 啮合 齿轮组件 加热机构 粒状物料 造粒装置 高弹态 齿槽 容腔 挤压 本实用新型 尺寸可控 纺织生产 挤压过程 物料通过 物料运送 出料端 啮合处 撕扯 成型 噪声 摩擦 贯通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生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造粒装置,包括进料机构、加热机构和造粒机构;加热机构与进料机构连接;造粒机构包括齿轮组件,齿轮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啮合处设于进料机构的出料端;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设有齿槽、容腔和通孔,齿槽和容腔通过通孔贯通;造粒机构用于对物料进行挤压,从而获得粒状物料;进料机构仅用于将物料运送至造粒机构中,物料在其中并不会发生高速撕扯、摩擦或碰撞,因此不会产生噪声;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相互啮合来对高弹态物料进行挤压,在挤压过程中高弹态物料通过通孔成型,获得的粒状物料尺寸可控,一致性高,从而品质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造粒装置。
背景技术
涤纶短纤维等聚酯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废丝,包括纺丝废丝、牵伸废丝等,这些废丝经过重新粉碎加工后可以再利用,可用作再生涤纶短纤维生产的原料。随着聚酯消费量的增加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聚酯废料的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聚酯废料生产再生聚酯纤维可有效降低成本,减少石油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对化纤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聚酯材料的回收利用主要采用泡料机将废丝加工成泡泡料,主要工艺为:将短纤维废丝经过粉碎后投入至高速高温的泡料机中,并在高速摩擦一定时间后加入水,让处于半熔融状态的废丝团快速冷却并形成团粒状,成为废丝泡泡料。然而这种泡泡料的制备方法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废丝在投入设备后一直处于高速撕扯、摩擦或碰撞状态,因此具有很大的噪声。
(2)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在物料高温时加入水,会造成物料在高温下降解,使得其品质明显下降,内部分子结构被破坏,粘度也会出现明显下降。
(3)采用上述方法生产的泡泡料,颗粒大小不均匀、品质不一致、颜色不一致,用其作为原料时对生产的产品品质有明显的影响,使得产品品质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只能作为较低端的原料使用。
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粒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废丝制作泡泡料存在品质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造粒装置,包括进料机构、加热机构和造粒机构;
所述加热机构与所述进料机构连接,用于将物料加热至高弹态;
所述造粒机构包括齿轮组件,所述齿轮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啮合处设于所述进料机构的出料端;
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设有齿槽、容腔和通孔,所述齿槽和所述容腔通过所述通孔贯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料机构包括下料漏斗和下料组件;
所述下料漏斗设有所述出料端,所述加热机构设于所述出料端;
所述下料组件设于所述下料漏斗中,用于辅助加入所述下料漏斗中的物料朝向所述出料端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料组件包括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啮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机构的加热温度为65℃~8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包括侧壁和轮齿;
所述侧壁内侧中空,形成所述容腔;
所述轮齿设于所述侧壁的表面,相邻两所述轮齿设有所述齿槽;
所述通孔贯通设于所述侧壁中,且两端分别与所述齿槽和所述容腔贯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尺寸从靠近所述齿槽一端向靠近所述容腔一端逐渐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秋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秋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768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雾造粒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污泥挤压造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