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的油式点火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90250.4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71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傅沈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国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8/12 | 分类号: | H01F38/12;H01F27/30;H01F27/32;F02P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2 | 代理人: | 顿海舟;李唐明 |
地址: | 51065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支架 点火线圈 绝缘护套 点火线缆 铁芯 初级线圈 次级线圈 上盖 本实用新型 安全事故 高压端子 固定线圈 贴合连接 外壳内容 外壳上盖 连接端 嵌合槽 置线槽 击穿 壳体 排布 脱胶 汽车 松动 稳固 封闭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油式点火线圈,包括铁芯、第一塑料支架、初级线圈、第二塑料支架、次级线圈、外壳以及绝缘护套;外壳由壳体与上盖连接形成封闭的空间;外壳内容纳有铁芯、第一塑料支架、初级线圈、第二塑料支架以及次级线圈。所述第二塑料支架设有若干个置线槽;第一塑料支架上设有嵌合槽;所述绝缘护套具有两个连接端,其中一端与外壳上盖的高压端子连接,另一端与点火线缆连接,绝缘护套与上盖、点火线缆贴合连接。该结构简单,用绝缘护套护住点火线缆,防止击穿引发安全事故;在铁芯周侧设有塑料支架用于固定线圈,避免点火线圈发生脱胶、松动等情况,使点火线圈的排布更稳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点火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油式点火线圈。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中,点火线圈是一种为点燃发动机气缸内的空气和燃油混合物提供点火能量的执行部件,其主要工作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电子控制器接收ECU的指令关断和打开点火线圈的初级回路,通过初级线圈绕组的电流,在铁芯中产生磁场,作为磁能存储。当初级线圈绕组电流突然被切断(通过功率晶体管断开电路接地端)时,磁场衰减,磁能释放,使次级线圈绕组产生感应电动势。该感应电动势的足以使火花塞放电,通常称其为电感放电式点火。另外也有电容放电式(CDI)点火系统。点火线圈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脉冲变压器,它将蓄电池10~14V的低电压,转换为30KV以致更高的电压,按发动机的点火顺序,依次送至各缸火花塞上,点燃混合气,推动发动机运转。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胶带裹在线圈末端以固定导线,经历一定时间后胶带容易发生脱胶,使点火线圈变得松动,松动的导线排布进而影响了点火线圈的升压能力;同时,现有技术的点火线圈,没有在点火线圈的高压端子上套设绝缘护套,这会容易发生高压击穿,使用上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火线圈,通过在高压输出端上套设有绝缘护套,用绝缘护套护住点火线缆,防止击穿引发安全事故;同时在铁芯周侧设有塑料支架用于固定线圈,避免点火线圈发生脱胶、松动等情况,使点火线圈的排布更加稳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汽车的油式点火线圈,包括铁芯、第一塑料支架、初级线圈、第二塑料支架、次级线圈、外壳以及绝缘护套;
所述外壳由壳体与上盖连接形成封闭的空间,上盖上设置有高压端子;
所述外壳内容纳有铁芯、第一塑料支架、初级线圈、第二塑料支架以及次级线圈;外壳内部填充有变压器油。
所述铁芯竖直置于外壳内的中心处,铁芯外周依次套设有第二塑料支架、第一塑料支架;所述铁芯、第二塑料支架以及第一塑料支架之间均设有容置空间;
所述第二塑料支架设有若干个置线槽,其顶端与底端处设有若干个次级卡线槽;
所述次级线圈绕设在置线槽槽体内,次级线圈始末端置于次级卡线槽,使次级线圈能稳定地固定在第二塑料支架上。
具体的,在第二塑料支架上设有置线槽与次级卡线槽,是为了使次级线圈能较好地固定于支架上,卡线槽的设计,可以让线圈的始末端固定住,防止线圈松动脱落,减少安全隐患。
所述第一塑料支架套设在第二塑料支架外周,第一塑料支架上设有嵌合槽,其顶端与底端处设有若干个初级卡线槽;
所述初级线圈绕设于嵌合槽槽体内,初级线圈始末端置于初级卡线槽,使初级线圈的排布更加稳固。
所述绝缘护套具有两个连接端,其中一端与外壳上盖的高压端子连接,另一端与点火线缆连接,绝缘护套与点火线缆连接。
优选的,所述绝缘护套内壁设有纹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国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国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902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