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折叠电动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81212.2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58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杰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王阳明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电动自行车 管状本体 支撑支架 上支座 后叉 铰接 支架 减震器 本实用新型 电动自行车 减震效果 使用寿命 下端位置 下支座 主车架 固连 弧线方向 中部位置 上端 椭圆状 下端 向后 焊接 搬运 运输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折叠电动自行车,属于电动自行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电动自行车主车架和后叉支架之间的减震效果不好,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新型折叠电动自行车,主车架包括管状本体,管状本体的一端焊接固连于支撑支架的中部位置且在两者的连接处向后设置有弧形上支座,管状本体的另一端向前呈椭圆状弯曲固连于支撑支架的下端位置,后叉支架的前端铰接在所述的支撑支架的下端位置且该后叉支架上具有与弧形上支座呈弧线方向相对的弧形下支座,减震器的上端铰接在弧形上支座上,减震器的下端铰接在所述的弧形下支座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牢靠、减震效果好、便于搬运和运输、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自行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折叠电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我国的自行车拥有量高居世界之首,有着“自行车王国”的美誉。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动自行车以其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及节能环保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电动自从车的车架一般都是焊接成一体,因此当需要运输时不管车架单独运输还是整车运输,都需要浪费很多的空间,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还有现有的电动自行车内的主车架上由于结构的设计,使其机械强度不够,主车架和后叉支架之间的减震效果不好,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牢靠、减震效果好、便于搬运和运输的新型折叠电动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折叠电动自行车,包括主车架,所述的主车架上设置有电池盒,所述的主车架的前端位置活动连接有设置前驱动轮的前叉支架,所述的前叉支架的上端折叠连接有龙头支架,所述的主车架的后端位置铰接有设置后驱动轮的后叉支架,所述的后叉支架和主车架之间设置有减震器,所述的主车架上设置有具有座垫的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车架包括管状本体,所述的管状本体的一端焊接固连于支撑支架的中部位置且在两者的连接处向后设置有弧形上支座,所述的管状本体的另一端向前呈椭圆状弯曲固连于支撑支架的下端位置,所述的后叉支架的前端铰接在所述的支撑支架的下端位置且该后叉支架上具有与所述的弧形上支座呈弧线方向相对的弧形下支座,所述的减震器的上端铰接在所述的弧形上支座上,所述的减震器的下端铰接在所述的弧形下支座上。
在上述的新型折叠电动自行车中,所述的后叉支架前、后弯曲成拱形状,所述的弧形下支座位于后叉支架的拱形状的弯曲部上,所述的后驱动轮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后叉支架的后端位置上。
在上述的新型折叠电动自行车中,所述的主车架的管状本体的前端椭圆状弯曲处固定焊接有连接管,所述的前叉支架穿设在所述的连接管中并伸出连接管上端口,所述的龙头支架通过折叠件连接在所述的前叉支架的伸出端上。
在上述的新型折叠电动自行车中,所述的龙头支架包括主连接管,所述的主连接管的上端设置有活动卡箍件并通过活动卡箍件连接有龙头管,所述的龙头管和所述的主连接管垂直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折叠电动自行车的优点为:弧形上支座和弧形下支座呈弧线方向相对,且该减震器处于弧形上支座和弧形下支座之间,减震效果较好,该主车架由管状本体呈椭圆状弯曲,结构牢固;龙头支架通过折叠件连接在前叉支架上,且该龙头支架的龙头管在主连接管上可伸缩调节,大大节省了空间,便于运输,又方便组装,组装结构简单牢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牢靠、减震效果好、便于搬运和运输、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新型折叠电动自行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新型折叠电动自行车中主车架和后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杰,未经张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812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