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67243.2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09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王董测;郭涛;薛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48 | 分类号: | B60R19/48;B60Q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邹秋爽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舱 缓冲气囊 本实用新型 乘用车 前车 膨胀 二次伤害 前照灯 商用车 有效地 底盘 照灯 车身 伸出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包括具有前车盖的前舱;前照灯,设置在前舱上;缓冲气囊,设置在前舱中,缓冲气囊能够膨胀并从前照灯的周围伸出前舱,膨胀后的缓冲气囊覆盖至少部分前车盖。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乘用车容易钻到商用车底盘下并对乘用车及乘员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上的挂车、牵引车等大型商用车变得越来越多,发生在小型乘用车与大型商用车之间的事故也越来越多。由于乘用车在车高、体积方面的劣势,发生事故时,乘用车往往受损最为严重。尤其是乘用车追尾商用车时,由于商用车底盘较高,乘用车容易钻到商用车底盘下,使乘用车前部的缓冲结构失效,进而增大乘用车驾驶室与商用车后部碰撞的几率并对乘用车及乘员造成二次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乘用车容易钻到商用车底盘下并对乘用车及乘员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包括具有前车盖的前舱;前照灯,设置在前舱上;缓冲气囊,设置在前舱中,缓冲气囊能够膨胀并从前照灯的周围伸出前舱,膨胀后的缓冲气囊覆盖至少部分前车盖。
进一步地,缓冲气囊包括两个第一气囊,两个第一气囊分别对应两个前照灯设置,膨胀后的两个第一气囊能够覆盖至少部分前车盖和两个前照灯。
进一步地,第一气囊伸出前舱的出口设置在前照灯和前车盖之间的缝隙处。
进一步地,缓冲气囊还包括第二气囊,第二气囊设置在前舱中,第二气囊能够膨胀并穿过前车盖。
进一步地,前车盖上设置有散热孔,第二气囊能够通过散热孔伸出前车盖。
进一步地,散热孔和第二气囊均为多个,并一一对应的设置。
进一步地,膨胀后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形成具有预设厚度的垫状结构。
进一步地,车辆还包括填充物发生器,填充物发生器设置在前舱中并与缓冲气囊相连。
进一步地,缓冲气囊的填充物为聚氨酯泡沫。
进一步地,车辆还包括设置在前舱中的碰撞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控制器与碰撞传感器和填充物发生器连接,控制器根据碰撞传感器的信号控制填充物发生器产生填充物。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缓冲气囊设置在前照灯的周围,在追尾、碰撞等情况下能膨胀并覆盖至少部分前车盖,前照灯和前车盖的前端是最先与前车底部接触的部位,膨胀的缓冲气囊能够迅速填充商用车底部和乘用车的前车盖之间的空间,起到缓冲作用,并被压缩以吸收乘用车的冲力。一方面减少乘用车钻入商用车车底的距离,以增大驾驶室与前车车尾之间的距离,提高驾驶室内乘员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减少乘用车的前舱的形变程度,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与箱货发生追尾事故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车辆的缓冲气囊膨胀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车辆的右视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图1的车辆的控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672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