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汽车仪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39968.0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05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濮斌;苏静;王鑫;张良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武进区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刘松 |
地址: | 21316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仪表系统 本实用新型 双绞线 汽车 串行通信方式 数据信号传输 点对点连接 抗干扰能力 布线问题 车载电子 车载仪表 传输数据 传输效率 电机单元 多路传输 互相干扰 汽车总线 软件控制 通讯方式 指示灯组 多主机 能力强 实时性 多线 检错 主从 传输 灵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汽车仪表系统,属于车载电子技术领域,包括MCU控制器、CAN总线收发器、TFT‑LCD显示屏、电机单元、FLASH存储器和指示灯组,解决了通过CAN总线实现车载仪表的数据信号传输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CAN总线采用双绞线串行通信方式,检错能力强,更适合汽车传输数据来使用;实时性强、传输速度快、成本低;多主机工作方式,不分主从,通讯方式灵活;数据可多路传输,由软件控制,提高了汽车总线的传输效率;抗干扰能力强,避免汽车多线束之间的互相干扰;无需点对点连接,完美解决汽车布线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载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汽车仪表系统。
背景技术
在过去汽车仪表中各电子元器件与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之间通过导线连接,并且通过单一的点对点的通信方式进行数据通信。然而在现在,由于汽车中的电子设备技术在不停地发展,汽车仪表中的各个电子控制节点与电子器件的数量急剧增多,从而导致汽车仪表中各电子控制系统之间传输数据信号的线束不断增加、仪表的布线更加复杂。而且为了满足汽车仪表中各控制系统之间实时性的需求,需要共享仪表系统中的公共数据信息。可见如果在汽车仪表中的各个电子控制单元间继续使用传统的布线方式,将会使仪表布线繁琐、各电子控制系统间数据交换的复杂度提高、仪表系统的可靠性和抗电磁干扰能力下降等,从而达不到现代多功能复杂仪表显示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汽车仪表系统,解决了通过CAN总线实现车载仪表的数据信号传输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汽车仪表系统,包括MCU控制器、CAN总线收发器、TFT-LCD显示屏、电机单元、FLASH存储器和指示灯组;
CAN总线收发器、TFT-LCD显示屏、FLASH存储器和指示灯组均与 MCU控制器电连接;
电机单元包括转速表、车速表、水温表和燃油表,转速表、车速表、水温表和燃油表均与MCU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CAN总线收发器包括CAN芯片及其外围电路,CAN 芯片的型号为TJA1042。
优选的,所述MCU的型号为MB594。
优选的,所述CAN芯片的7脚和6脚之间并联一个电容C9,所述 CAN芯片的7脚通过电容C11连接地线,所述CAN芯片的6脚通过电容C10连接地线;所述CAN芯片的7脚还通过电阻R5连接电容C12 的1脚,所述CAN芯片的6脚还通过电阻R6连接电容C12的1脚,所述CAN芯片的5脚通过电阻R7连接电容C12的1脚,电容C12的 2脚连接地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汽车仪表系统,解决了通过CAN总线实现车载仪表的数据信号传输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 CAN总线采用双绞线串行通信方式,检错能力强,更适合汽车传输数据来使用;实时性强、传输速度快、成本低;多主机工作方式,不分主从,通讯方式灵活;数据可多路传输,由软件控制,提高了汽车总线的传输效率;抗干扰能力强,避免汽车多线束之间的互相干扰;无需点对点连接,完美解决汽车布线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方框图;
图2是CAN总线收发器的电路图;
图3是5V电源电压调试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接插件的电路图;
图5是TFT-LCD显示屏的电路图;
图6是FLASH的电路图;
图7是恒流源背光灯电路的电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武进区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研究院,未经常州市武进区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399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