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前纵梁结构以及包括其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06928.6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26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涛;施科科;沈骏安;张海华;崔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B62D21/09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纵梁 加强板 延伸梁 梁体 汽车 本实用新型 车身地板 驱动电池 相对设置 搭接 纵梁 布置空间 车体横梁 电动汽车 相交设置 下纵梁 自由端 延伸 车体 电池 门槛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以及包括其的汽车,汽车前纵梁结构包括:前纵梁本体,前纵梁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前端和后端,后端朝向车身地板一侧延伸;后端与纵梁下延伸梁搭接;加强板,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前纵梁本体的后端和车体门槛搭接连接;加强板与车身地板上用于安装驱动电池总成的区域相对设置;延伸梁,延伸梁设置于纵梁下延伸梁和加强板之间,延伸梁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第一梁体与加强板向同一侧延伸,且与电池下纵梁搭接,第二梁体的自由端与车体横梁搭接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以及包括其的汽车,解决电动汽车采用现有前纵梁后无法满足驱动电池总成的布置空间和碰撞要求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前纵梁,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以及包括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前纵梁是车身结构中重要的承载件,同时也是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以及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的关键部件。图1是传统汽车使用的前纵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中,前纵梁1的后部采用纵向延伸至前地板2后部区域的结构,在碰撞发生时,载荷沿前纵梁1向其后方的前底板2传递,使得前纵梁1可以承受更大的载荷,减小前纵梁1的前端因受撞击造成的往上折弯后侵入乘员舱的趋势。
但是,驱动电池总成限制了上述前纵梁在电动汽车上的使用。驱动电池总成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通常布置在车身地板下部;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参数,续航里程越大,驱动电池总成的体积就越庞大。图2是电动汽车使用的前纵梁的结构示意图。庞大的驱动电池总成3安装在车身地板4上,驱动电池总成3隔断了前纵梁1向车身地板4后方的延伸,一旦前纵梁1受到撞击,部分载荷通过驱动电池总成以及驱动电池总成一侧的车身地板4传递,另外一部分载荷向下传递后因驱动电池总成3的阻挡,造成撞击力无法快速传递到其后方的车身地板4。同时,电动汽车的前舱内装配有大量的高压模块,一旦发生碰撞,需要极力避免高压模块(尤其是驱动电池)遭受很大的侵入量。但是,因前纵梁受到撞击造成的往上折弯将侵入乘员舱,可能影响高压模块的正常使用。
如果仍采用传统汽车的前纵梁后部结构,将无法满足驱动电池总成的布置空间和碰撞要求。因此,需要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以及包括其的汽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以及包括其的汽车,解决电动汽车采用现有前纵梁后无法满足驱动电池总成的布置空间和碰撞要求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包括:
前纵梁本体,所述前纵梁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后端朝向车身地板一侧延伸;所述后端与纵梁下延伸梁搭接;
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纵梁本体的所述后端和车体门槛搭接连接;所述加强板与所述车身地板上用于安装驱动电池总成的区域相对设置;
延伸梁,所述延伸梁设置于所述纵梁下延伸梁和所述加强板之间,所述延伸梁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所述第一梁体与所述加强板向同一侧延伸,且与电池下纵梁搭接,所述第二梁体的自由端与车体横梁搭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延伸梁包括底板和从所述底板相对两侧边沿伸出的第一侧壁,两个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底板围合形成第一凹槽,所述延伸梁通过所述第一凹槽套设在所述电池下纵梁上。
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边沿上设置有锁紧螺母,所述电池下纵梁的相应位置处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插入所述通孔,且与所述锁紧螺母配合使用。
优选地,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底板焊接连接,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通孔同心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的自由端上设置有第一翻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069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