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番茄采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45112.7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63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郑伟;李艳;谢勇;温纯;乔发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楚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5/00 | 分类号: | A01D4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维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4 | 代理人: | 彭永念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轨 立板 番茄 采摘装置 储盘装置 驱动电机 驱动装置 采摘 本实用新型 摩擦轮传动 驱动 托盘 称重装置 番茄植株 气缸驱动 竖直固定 摩擦轮 盘装置 上滑块 上移动 称重 分包 滑块 落盘 气缸 下端 开口 | ||
种番茄采摘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拖车,驱动装置驱动拖车在两垄番茄植株之间行走,在拖车上设有储盘装置、驱盘装置和称重装置;储盘装置:包括竖直固定连接在拖车上的两块立板,在两块立板上分别设有一组落盘机构,在各块立板下端均设有一个开口,在两块立板之间码垛有多个托盘;驱动部:包括固定连接在拖车端面上的多个第一气缸和多条导轨,在各条导轨上均设有滑块,各导轨上滑块共同固定连接在一个框架上,在框架内安装有多个第一驱动电机和多个摩擦轮,第一驱动电机与摩擦轮传动连接,第一气缸驱动框架在导轨上移动;本实用新型能够将番茄采摘、称重和分包同时进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采摘效率,缩短番茄上市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番茄采摘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始大面积种植番茄,目前种植面积正呈上升趋势。采摘作业是番茄生产链中最耗时、最费力的一个环节,采摘收获约占整个生产作业量 40%。现有对大棚种植番茄的采摘方式一般工人采摘,这种采摘方式的弊端在于:1、工人需要来回走动和频繁搬运装载番茄的箩筐,因此工人劳动强度较高,采摘效率较低;2、由于番茄较为柔软,频繁搬运箩筐和番茄在箩筐中码垛较多时,番茄容易受到挤压,导致番茄损伤;3、在番茄采摘完毕后,需要将番茄集中起来,在进行称重和分包,称重和分包,这些过程是分步进行,使番茄上市时间滞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番茄采摘装置,能够将番茄采摘、称重和分包同时进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采摘效率,缩短番茄上市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番茄采摘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拖车,驱动装置驱动拖车在两垄番茄植株之间行走,在拖车上设有储盘装置、驱盘装置和称重装置;
储盘装置:包括竖直固定连接在拖车上的两块立板,在两块立板上分别设有一组落盘机构,在各块立板下端均设有一个开口,在两块立板之间码垛有多个托盘;
驱盘装置具有多组,各组驱盘装置是沿着拖车行走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每组驱盘装置是由两个间隔平行设置的驱盘部构成,各组驱盘装置中其中一组驱盘装置中的两个驱盘部分别设有两块立板上的两个开口中,称重装置设置在远离立板的一组驱动装置中的两个驱盘部之间;
驱动部:包括固定连接在拖车端面上的多个第一气缸和多条导轨,在各条导轨上均设有滑块,各导轨上滑块共同固定连接在一个框架上,在框架内安装有多个第一驱动电机和多个摩擦轮,第一驱动电机与摩擦轮传动连接,第一气缸驱动框架在导轨上移动;
称重装置:包括开设在拖车端面上的通孔,在通孔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在第一支架内安装有电子秤,在电子秤远离立板一侧第一支架上安装有多个第二气缸,第二气缸活塞杆上端可移动电子秤上方。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链条输送机和设置在两垄番茄植株之间的两条轨道,在各条轨道一侧均设有一套凹槽,在拖车下端面两侧安装有多组滚动组件,滚动组件在轨道上滚动,所述滚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拖车下端上的第二支架,在第二支架上安装有两个滚轮,其中一个滚轮抵靠在轨道端面上,另外一个滚轮设置在凹槽内,链条输送机带动拖车在两条轨道上行走。
在两条轨道之间设有两条立条,在两条立条之间安装有多个滚筒,立条上端高于滚筒端面。
落盘机构包括由上到下依次排列的多层第三气缸,各层第三气缸是由多个水平布置的第三气缸构成,第三气缸活塞杆可移动到两块立板之间的间隙中。
还包括一根倾斜设置在导管,导管通过多个卡箍与立板连接,导管较低一端位于电子秤上方,导管较高一端连通有料斗,在导管上安装有定位套,在定位套上安装有第四气缸,第四气缸活塞杆可以移动到导管内。
还包括PLC控制器,电子秤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送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第四气缸、链条输送机和第一驱动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楚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楚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451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