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尾部或顶部加载模块的硬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05428.3 | 申请日: | 2018-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31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龙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奎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1121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载模块 硬连接 车体 安装点 套筒 车辆尾部 固定设置 缺槽 本实用新型 动力驱动 结构安装 矩形布置 快速装拆 连接螺杆 密封性好 套筒位置 形状匹配 旋转伸缩 凸台 叠加 灵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尾部或顶部加载模块的硬连接结构,加载模块通过硬连接结构安装在车体的顶部或尾部,硬连接包括以下三种:第一种,加载模块与车体通过四个呈矩形布置的安装点相连,每个安装点包括固定设置在车体内的第一套筒、固定设置在加载模块内并与第一套筒位置对应的第二套筒、设置在第一套筒内并能在动力驱动下旋转伸缩的连接螺杆;第二种,加载模块与车体通过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相对边上的安装点相连,每个安装点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缺槽、设置在加载模块上并与缺槽位置、形状匹配的凸台;第三种,为第一种硬连接结构与第二种硬连接结构的叠加。安全性及可靠性高,能满足特殊车辆的使用要求,能进行快速装拆,灵活多变,密封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尾部或顶部与加载模块的硬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电池技术一直是影响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通常电动汽车的蓄电能力能满足短距离行驶(如市区上下班)的要求,如果要进行长途驾驶,电动汽车则存在很多的局限性。试想,如果能在电动汽车尾部增设一种能快速装拆的能源模块,只有在进行长途驾驶时,才将能源模块加载到车辆尾部,作为车载能源的补充,提高电动汽车的行驶路程,而在短距离行驶时,卸下能源模块,将使电动汽车更加灵活多变,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现有的应急救援车无法进行短途飞行,如果能够在救援车顶部安装旋翼,当遇到路面坍塌或堵车等情形时,救援车打开旋翼就能进行短距离飞行,以便及时赶往救援地展开救援。试想,如果能在应急救援车顶部增设一种能快速装拆的旋翼模块,只有当遇到特殊情况需要短途飞行时,才将旋翼模块加载到救援车顶部,而在常规救援时,卸下旋翼模块,将使救援车更加灵活多变,通过选择是否加载旋翼模块来满足不同的救援要求。
类似上述需要增设加载模块的情形很多,不胜枚举。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无论是在车辆尾部还是在车辆顶部增设加载模块,加载模块与车辆都必须采用硬连接的方式,以确保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及可靠性,类似拖车的软连接则完全行不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通过硬连接实现在车辆尾部或车辆顶部增设加载模块的结构,能进行快速装拆,并提高加载模块使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辆尾部或顶部加载模块的硬连接结构,包括车体,还包括加载模块,所述加载模块通过硬连接结构安装在车体的顶部或尾部,所述硬连接结构包括以下三种:
第一种:加载模块与车体通过四个呈矩形布置的安装点相连,每个安装点包括固定设置在车体内的第一套筒、固定设置在加载模块内并与第一套筒位置对应的第二套筒、设置在第一套筒内并能在动力驱动下旋转伸缩的连接螺杆,当连接螺杆部分旋出第一套筒并通过旋出段伸入第二套筒内与第二套筒螺接,直至加载模块与车体实现无缝衔接即硬连接到位;至少其中一根所述连接螺杆采用空心结构用于线束通过,所述加载模块与车体的线束通过快插接头相连,当加载模块与车体分离后,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的外侧端均配备有密封塞进行密封;
第二种:加载模块与车体通过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相对边上的安装点相连,每个安装点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缺槽、设置在加载模块上并与缺槽位置、形状匹配的凸台,当凸台插入对应的缺槽内并通过紧固组件锁紧时,加载模块与车体实现无缝衔接即硬连接到位;至少其中一个配对的所述缺槽和凸台内设置有线束过孔,所述加载模块与车体的线束通过快插接头相连,当加载模块与车体分离后,线束过孔均配备有密封塞进行密封;
第三种:为第一种硬连接结构与第二种硬连接结构的叠加。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当所述加载模块用于安装在车体尾部时,加载模块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支腿,加载模块与车体硬连接之前,通过升降支腿将加载模块升高方便安装点校准,硬连接完成后,升降支腿向上缩并处于悬空状态方便车体行驶。增设升降支腿,使加载模块与车体的硬连接更加方便省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奎,未经龙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054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移动变形后背轿车
- 下一篇:一种背门总成与顶盖总成的连接装置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