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构件压铸模的浇注排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75326.1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89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徐敏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埃利特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B22D17/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8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铸模 排气系统 汽车构件 主体腔 浇注 体腔 横浇道 内浇口 连通 压铸件 直浇道 渣包 本实用新型 压铸模型腔 腔外端 壁厚 鼓包 内端 外端 外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构件压铸模的浇注排气系统,汽车构件压铸模的浇注排气系统,包括:压铸模体,至少一个设于压铸模体中且设有直浇道,横浇道,若干个内浇口的型腔;型腔包括:主体腔,侧体腔,内端分别与主体腔一端、主体腔一侧和侧体腔一侧连通的辅助进浇腔,若干个渣包腔;内浇口内端与侧体腔外端或辅助进浇腔外端连通;辅助进浇腔的厚度、内浇口的厚度分别为压铸模型腔壁厚的0.7‑0.85倍;直浇道截面积小于横浇道截面积;横浇道截面积小于若干个内浇口的总截面积;渣包腔与主体腔或侧体腔外周连通。所述的汽车构件压铸模的浇注排气系统压铸件内部不会产生气孔,T6处理后压铸件表面不会产生鼓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模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构件压铸模的浇注排气系统。
背景技术
附图2所示为一种大型的压铸成型的汽车构件,所述的汽车构件包括:主体14和与主体一侧连接的侧体15,设于主体一端的第一缺口16,主体一侧和侧体一侧之间形成的第二缺口17;汽车构件的外形尺寸:长X宽X高为627mmX618mmX256mm,基本壁厚2.5-3mm,重量2976g,压铸后进行T6热处理(铝合金固溶处理加完全人工时效);由于该汽车构件形状不规则且壁厚较薄,用具有传统的浇注排气系统的压铸模生产该汽车构件,存在压铸件内部易产生气孔,T6热处理后压铸件表面易产生鼓包的不足;因此,设计一种压铸件内部不会产生气孔,T6处理后压铸件表面不会产生鼓包的汽车构件压铸模的浇注排气系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用具有传统的浇注排气系统的压铸模生产该汽车构件,存在压铸件内部易产生气孔,T6处理后压铸件表面易产生鼓包的不足,提供一种压铸件内部不会产生气孔,T6处理后压铸件表面不会产生鼓包的汽车构件压铸模的浇注排气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构件压铸模的浇注排气系统,包括:压铸模体,至少一个设于压铸模体中且设有直浇道,横浇道,若干个内浇口的型腔;所述的型腔包括:主体腔,与主体腔一侧连通的侧体腔,内端分别与主体腔一端、主体腔一侧和侧体腔一侧连通的辅助进浇腔,若干个渣包腔;内浇口内端与侧体腔外端或辅助进浇腔外端连通;辅助进浇腔的厚度为压铸模型腔壁厚的0.7-0.85倍;内浇口的厚度与辅助进浇腔的厚度相等;直浇道截面积小于横浇道截面积;横浇道截面积小于若干个内浇口的总截面积;渣包腔与主体腔或侧体腔外周连通。
所述的汽车构件压铸模的浇注排气系统,设有厚度为压铸模型腔壁厚的0.7-0.85倍的辅助进浇腔,增大了铝液充型截面积;直浇道截面积、横浇道截面积、若干个内浇口的总截面积、辅助进浇腔截面积依次加大,避免浇道中铝液裹气,铝液充型平稳不反翻腾;设有容量较大的渣包腔,利于型腔中的气体和充型前端的温度较低的铝液排出,压铸件内部不会产生气孔,T6处理后压铸件表面不会产生鼓包。
作为优选,所述的汽车构件压铸模的浇注排气系统还包括:设于主体腔另一端的真空抽取系统;真空抽取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设有多个内端各与一个渣包腔连通的内抽口的内抽道,与内抽道分别连通的连接抽道,内端与连接抽道连通的外抽道。设于主体腔另一端且与真空装置连接的真空抽取系统,使型腔中产生负压,利于充型和排出型腔中的气体,减小产生气孔倾向。
作为优选,所述的直浇道截面积与横浇道截面积的比值为1:1.1-1.2;横浇道截面积与内浇口总截面积的比值为1:1.1-1.2。减小产生气孔效果较好。
作为优选,所述的汽车构件压铸模的浇注排气系统还包括:压射道;型腔有对称设置的两个;两个型腔的直浇道分别与压射道下端连通;压射道的截面积为两个型腔的内浇口总截面积的10-13倍。压射道的截面积为两个型腔的内浇口总截面积的10-13倍,使压射充满度在30%-40%之间,利于保证压铸件质量,不产生充型不足、冷隔等铸造缺陷;型腔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利于提高生产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埃利特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埃利特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753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隔热保温结构的模具
- 下一篇:一种带特殊进水口的汤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