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等间距分离与合拢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81682.X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05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文;劳振鹏;孙振忠;叶国良;李沛辉;曹金梅;曾志彬;叶福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横沥模具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1 | 分类号: | B65G47/91 |
代理公司: | 44102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铰链 本实用新型 导向组件 固定设置 合拢机构 气缸装置 工件加工 工作进度 工作平台 夹取工件 吸料组件 限位装置 重新排列 组件导向 组件固定 组件移动 组件运动 合拢 流水线 替代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加工技术领域,更具地,涉及一种等间距分离与合拢机构。一种等间距分离与合拢机构,包括铰链分距组件以及用于推动所述铰链分距组件移动的气缸装置,所述气缸装置与所述铰链分距组件固定相连;所述铰链分距组件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用于夹取工件的吸料组件,所述铰链分距组件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用于铰链分距组件导向的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铰链分距组件运动距离的限位装置。本实用新型可自动对不同工作平台上的工件进行等间距分离与合拢,能很好地替代人工来进行重新排列工件的工作;大大提高了流水线的工作进度和工作的加工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加工技术领域,更具地,涉及一种等间距分离与合拢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些小工件在生产时需经过多道工序加工来完成,但每道工序设备上的工位极其工件的摆放位置可能会是不同样的间距;所以在自动化生产中急需要一种可以改变工件之间的排列距离的机构来辅助完成流水线式加工;现有的一些解决方案是人工方法去分开距离与合拢距离;由于人工操作的偏差性很大地影响了等间距分离和合拢的精准度,当偏差较大时会给工件的加工进度造成很大地影响,还有需花费较大的人工成本来工作,使得加工效益大大减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等间距分离与合拢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铰链分距组件以及用于推动所述铰链分距组件移动的气缸装置,所述气缸装置与所述铰链分距组件固定相连;所述铰链分距组件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用于夹取工件的吸料组件,所述铰链分距组件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用于铰链分距组件导向的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铰链分距组件运动距离的限位装置。
在本技术方案中,吸料组件吸取工件后,气缸装置推动铰链分距组件沿着导向组件运动,铰链分距组件带动吸料组件上的工件一起运动,当铰链分距组件与限位装置抵接时,铰链分距组件完成了设定标准距离的等间距分离或者合拢,安装在铰链分距组件上的吸料组件的工件也由此完成了等距的排列,解决了人工分离工件或合拢工件操作时精度差以及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机架以及设于所述导向机架上用于铰链分距组件滑动的导杆装置;所述限位装置设于所述导杆装置上。在本技术方案中,限位装置的设置可以调节铰链分距组件在导杆装置上运动的位移。
优选地,所述导向机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导杆左连接座、导杆右连接座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导杆左连接座以及所述导杆右连接座的机构连接板;所述导杆装置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第一导杆、第二导杆、第三导杆以及第四导杆;所述第一导杆至所述第四导杆垂直设于所述导杆左连接座与所述导杆右连接座之间并与所述导杆左连接座以及导杆右连接座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杆与所述第三导杆上均分别设置有靠近所述导杆左连接座的第一轴承固定座以及靠近所述导杆右连接座的第二轴承固定座;所述第二导杆与所述第四导杆上并位于导杆左连接座与第一轴承固定座横向间隔之间设置有第三轴承固定座;所述第二导杆与所述第四导杆上并位于第一轴承固定座与第二轴承固定座横向间隔之间设置有第四轴承固定座;所述第一轴承固定座、第二轴承固定座、第三轴承固定座以及第四轴承固定座中均分别固定设置有用于与所属导杆滑动连接的直线轴承。
优选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环与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分别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导杆以及第三导杆上并位于所述导杆左连接座与第一轴承固定座之间;所述第二限位环分别固定设于第一导杆以及第三导杆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固定座与所述第二轴承固定座之间。
优选地,所述铰链分距组件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第一铰链分距支架、第二铰链分距支架、第三铰链分距支架、第四铰链分距支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铰链分距支架至所述第四铰链分距支架的铰链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横沥模具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横沥模具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816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组自动分组装置
- 下一篇:取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