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寒冷地区的电动汽车内室预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65327.6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64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孙思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思涵 |
主分类号: | B60H1/22 | 分类号: | B60H1/22;B60L50/75;H04B1/40;H04B1/382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刘士宝 |
地址: | 1500***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内室 本实用新型 寒冷地区 预热装置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 预热 无线通信技术 加热器 辅助供电 燃料电池 剩余电量 无线控制 预热效果 储能 | ||
用于寒冷地区的电动汽车内室预热装置,涉及电动汽车无线控制领域。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目前,对于电动汽车内室预热受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剩余电量限制导致于电动汽车内室预热效果不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电动汽车内室的远程预热装置,并且本实用新型采用燃料电池辅助供电,在保障加热器持续工作的同时,还能够给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储能。本实用新型尤其适合寒冷地区的电动汽车内室预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无线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正在被大规模应用,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
当前电动汽车技术,术尚不成熟,存在以下缺陷:
1)、目前电动汽车一次性携带电能有限,因此电能比较宝贵也因此,电能主要被分配到到动力保障方面而极少会被其他负载占用;例如即使车内有空调,为了保障电池的剩余电量,用户也轻易不会开启,因此,目前,对于电动汽车内室预热受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剩余电量限制导致于电动汽车内室预热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目前,对于电动汽车内室预热受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剩余电量限制导致于电动汽车内室预热效果不好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用于寒冷地区的电动汽车内室预热装置
用于寒冷地区的电动汽车内室预热装置,它包括4G无线信号发射装置(1)、4G无线信号接收装置(2)、燃料电池(3)、电动汽车动力电池(10)和电加热器(11);所述4G无线信号接收装置(2)用于接收4G无线信号发射装置(1)发射的无线信号;电动汽车动力电池(10)用于给电动汽车提供动力;所述电加热器(11)位于电动汽车内,用于提高电动汽车内室温度;
其特征是:它还包括燃料电池(3)、单相升压DC/DC电路(4)、钛酸锂电池(5)、磁耦合无线充电变换器(6)、非隔离型DC/DC变换器(8)和储能电池(9);所述燃料电池(3) 的电流输出端通过单相升压DC/DC电路(4)与钛酸锂电池(5)的电流输入端连接;所述钛酸锂电池(5)的第一电流输出端通过磁耦合无线充电变换器(6)、储能电池(9)与电加热器(11)的电流输入端连接;所述钛酸锂电池(5)的第二电流输出端通过非隔离型DC/DC 变换器(8)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10)的电流输入端连接;所述4G无线接收装置的触发信号输出端与单相升压DC/DC电路(4)的开关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用于寒冷地区的电动汽车内室预热装置,它包括4G无线信号发射装置(1)、4G无线信号接收装置(2)、燃料电池(3)、电动汽车动力电池(10)和电加热器(11);所述4G无线信号接收装置(2)用于接收4G无线信号发射装置(1)发射的无线信号;电动汽车动力电池(10)用于给电动汽车提供动力;所述电加热器(11)位于电动汽车内,用于提高电动汽车内室温度;
其特征是:它还包括燃料电池(3)、单相升压DC/DC电路(4)、钛酸锂电池(5)、磁耦合无线充电变换器(6)、非隔离型DC/DC变换器(8)和储能电池(9);所述燃料电池(3) 的电流输出端通过单相升压DC/DC电路(4)与钛酸锂电池(5)的电流输入端连接;所述钛酸锂电池(5)的第一电流输出端通过磁耦合无线充电变换器(6)、储能电池(9)与电加热器(11)的电流输入端连接;所述钛酸锂电池(5)的第二电流输出端通过非隔离型DC/DC 变换器(8)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10)的电流输入端连接;所述4G无线接收装置的触发信号输出端与单相升压DC/DC电路(4)的开关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电动汽车内室的远程预热装置,并且本发明采用燃料电池辅助供电,在保障加热器持续工作的同时,还能够给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储能。本发明尤其适合寒冷地区的电动汽车内室预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思涵,未经孙思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653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客车尾气余热供暖装置
- 下一篇:一种房车空气环境调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