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防静电接地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61337.2 | 申请日: | 2018-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82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殷昌龙;王志平;陈本吉;田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殷昌龙;王志平;陈本吉;田峰 |
主分类号: | B60R16/06 | 分类号: | B60R16/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付登云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带 桶体 压紧结构 本实用新型 防静电 带卷 接地结构 连接结构 体内 压紧 磨损 导电带端部 车辆配件 地面接触 使用寿命 外圆周壁 可松开 圆周壁 松开 卷收 适配 转动 摩擦 穿过 伸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防静电接地结构,属于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包括导电带、连接结构和桶体,连接结构连接在桶体的外圆周壁上,导电带卷收在桶体内形成带卷,还包括将带卷压紧于桶体内且可松开的压紧结构,压紧结构安装在桶体上,桶体的圆周壁上开设有与导电带相适配的缺口,导电带的一端穿过缺口并伸出桶体。采用该结构,当压紧结构将带卷压紧在桶体内而使其不能转动时,本实用新型可以作用一个普通的车辆防静电带使用,当该压紧结构松开后,使用者可以拉动上述导电带的端部,将导电带扯出一截,以弥补导电带与地面接触摩擦而磨损的部分,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导电带端部被磨损之后可以得到补偿,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防静电接地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辆在行进的时候会产生静电,为了消除车辆上的静电,人们发明了一种防静电带,将该种防静电带安装在车辆后部底盘(如排气管)处,一端与车身金属部位连接,另一端连接在地面上,车辆上产生的静电便会通过防静电带传递至地面上,从而消除车身上的静电,保证行车以及驾乘人员的安全。
现有技术中的车辆防静电带上用于接地导电的带体由于一直与地面接触,当车辆在行进的时候,势必会造成带体的磨损,而现有技术中的车辆防静电带上的该带体均不可延长,被磨损的带体得不到补偿,从而导致现有技术中的车辆防静电带在使用一段时间过后,带体不能与地面接触,致使起不到防静电的作用,故而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防静电接地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辆防静电带上用于接地的带体在被磨损之后得不到补偿而导致其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不能与地面接触且起不到防静电作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车辆防静电接地结构,包括导电带、连接结构和桶体,所述连接结构连接在所述桶体的外圆周壁上,所述导电带卷收在所述桶体内形成带卷,还包括将所述带卷压紧于所述桶体内且可松开的压紧结构,所述压紧结构安装在所述桶体上,所述桶体的圆周壁上开设有与导电带相适配的缺口,所述导电带的一端穿过所述缺口并伸出所述桶体。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压紧结构包括插接在所述桶体桶口处的压紧板以及控制所述压紧板离所述桶体桶底距离的驱动结构,所述压紧板通过所述驱动结构连接在所述桶体桶底上,所述带卷设置在所述压紧板和所述桶体围成的空腔内。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桶体桶底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压紧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螺钉和螺母,所述螺钉的螺纹段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与所述螺母螺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压紧板为圆板,所述桶体为直圆桶,所述压紧板的外径与所述桶体的内径相适配。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螺母与所述压紧板之间并套在所述螺钉外。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滚筒,所述滚筒设置在所述桶体内并位于所述压紧板与所述桶体桶底之间,所述带卷套在所述滚筒上,所述螺钉穿接在所述滚筒的内孔里面。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桶体包括直圆筒和环体,所述直圆筒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环体形成正投影形状呈“工”字型的结构,所述带卷套在所述直圆筒上。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桶体内并套在所述螺钉上且抵在所述桶体桶底与靠近所述桶体桶底的环体之间。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结构为抱箍环,所述连接结构焊接在所述桶体外壁上。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缺口在所述桶体上所处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桶体的轴线对称。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殷昌龙;王志平;陈本吉;田峰,未经殷昌龙;王志平;陈本吉;田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613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