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蜗轮自动调整臂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45623.X | 申请日: | 201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2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陈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合力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52 | 分类号: | F16D65/52;F16H5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6 | 代理人: | 郑黎明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蜗轮 沉槽 塑料油箱 副蜗杆 自动调整臂 副蜗轮 输油泵 双蜗轮 主蜗杆 壳体 油管 连通 啮合 本实用新型 壳体侧壁 尾端连接 自动补油 供油 挂环 输油 蜗杆 内存 体内 挂钩 配合 | ||
双蜗轮自动调整臂,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主蜗杆和主蜗轮,所述的主蜗杆和主蜗轮啮合,所述的主蜗杆上设置有副蜗轮,所述的副蜗轮配合有副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位于主蜗轮和副蜗杆之间设置有沉槽,所述的沉槽开设有两个缺口,两个缺口与主蜗轮和副蜗杆连通,所述的沉槽连接有油管,所述的油管的尾端连接塑料油箱,所述的塑料油箱通过挂钩挂在壳体侧壁的挂环上,所述的塑料油箱内设置有输油泵。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塑料油箱内存油,输油泵定时向沉槽输油,沉槽的两个缺口与主蜗轮和副蜗杆连通用于供油,达到定期自动补油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调整臂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双蜗轮自动调整臂。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双蜗轮自动调整臂与第一代自动调整臂相比,二控制臂可在在规定的范围内任意位置固定,方便安装;不会发生因控制臂角度位置安装错误导致制动间隙小;减少了产品规格型号,降低库存成本。
现有的双蜗轮自动调整臂上设置有主蜗轮、主蜗杆,副蜗轮、副蜗杆两个蜗轮蜗杆配合组件,需要在两幅蜗轮蜗杆配合位置处,进行润滑油处理。
现有的润滑处理都是间隔一段时间,人工进行滴润滑油处理,一、滴润滑油位置寻找困难,容易造成浪费;二、在缺少润滑油的情况下,持续工作会导致蜗轮蜗杆磨损严重,缩短该调整臂的使用寿命;三、人工必须要先滴主蜗轮、主蜗杆,再滴副蜗轮、副蜗杆,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双蜗轮自动调整臂,来解决现有的双蜗轮自动调整臂长时间使用,润滑油不够,需要人工手工加入,效率低下,浪费材料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双蜗轮自动调整臂,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 内设置有主蜗杆和主蜗轮,所述的主蜗杆和主蜗轮啮合,所述的主蜗杆上设置有副蜗轮,所述的副蜗轮配合有副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位于主蜗轮和副蜗杆之间设置有沉槽,所述的沉槽开设有两个缺口,两个缺口与主蜗轮和副蜗杆连通,所述的沉槽连接有油管,所述的油管的尾端连接塑料油箱,所述的塑料油箱通过挂钩挂在壳体侧壁的挂环上,所述的塑料油箱内设置有输油泵。本申请中的润滑油的位置一举多得,既可以同步实现两个位置的润滑,又不会浪费一滴油,节约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的沉槽的高度为副蜗杆的高度的三分之二。在重力的作用下,上部的润滑油自然的掉落至沉槽的下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副蜗轮的一侧还设置有O形密封圈和中孔螺旋盖,所述的中孔螺旋盖通过铆钉固定。
作为优选, 所述的中孔螺旋盖与副蜗轮之间设置滚针轴承。
作为优选,所述的主蜗杆的一侧设置止推垫片和螺旋盖,所述的止推垫片和螺旋盖之间设置螺旋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塑料油箱内存油,输油泵定时向沉槽输油,沉槽的两个缺口与主蜗轮和副蜗杆连通用于供油,达到定期自动补油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合力制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合力制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456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