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撞梁吸能结构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25661.1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15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蒋昊凌;潘贵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安福汇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4 | 分类号: | B60R19/04;B60R1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宁宁 |
地址: | 400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撞梁 吸能盒 吸能结构 吸能件 本实用新型 车体碰撞 固定设置 汽车车身 保障车 板体 汽车 入侵 缓解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撞梁吸能结构及汽车。防撞梁吸能结构,包括:防撞梁、吸能盒和吸能件;所述防撞梁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吸能盒,所述吸能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防撞梁远离所述吸能盒的一侧。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体碰撞时,板体的入侵量较大,吸能盒不能够很好的保障车内人身安全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撞梁吸能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已成为人们代步的重要交通工具,整车的安全性能也越来越受到使用者的重视。在保证汽车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汽车轻量化技术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在安全性能方面,碰撞安全性能是汽车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的汽车设计中,通常采用安装在汽车前部和尾部的保险杆系统来保证车身结构框架在低速碰撞下不受严重破坏。为了尽可能吸收碰撞动能,保险杆系统会设计一个碰撞吸能盒,依靠溃缩变形吸收碰撞动能,从而保证车内人员和车身主体结构的安全。
现有技术中,车体碰撞加速度较大,碰撞载荷直接传递至前围板,侵入量大,不利于乘员伤害保护,只是在防撞梁的后端设置有吸能盒并不能很好的保障车内人员的人身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撞梁吸能结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体碰撞时,板体的入侵量较大,吸能盒不能够很好的保障车内人身安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撞梁吸能结构,包括:防撞梁、吸能盒和吸能件;
所述防撞梁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吸能盒,所述吸能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防撞梁远离所述吸能盒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件包括吸能框;
所述吸能框的截面呈矩形,所述吸能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防撞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以使所述吸能框将所述防撞梁远离所述吸能盒的一端覆盖。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件还包括至少三个支撑板;
至少三个所述支撑板沿所述吸能框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为五个。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框与所述防撞梁焊接。
进一步地,吸能框为钣金焊接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件呈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盒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溃缩槽,多个溃缩槽呈环形地设置在所述吸能盒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盒为空心管体,所述溃缩槽为向内凸起的条型筋。
一种汽车,具有如上述的防撞梁吸能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撞梁吸能结构,包括:防撞梁、吸能盒和吸能件;所述防撞梁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吸能盒,所述吸能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防撞梁远离所述吸能盒的一侧。采用上述的方案,通过在防撞梁远离吸能盒的一侧设置有吸能件,在发送碰撞时,吸能件发生形变,能够吸收一部分的能量,这样加之在防撞梁另一侧的吸能盒,能够有效的减小板体的侵入量,降低发生碰撞时对车内人员产生的危害,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体碰撞时,板体的入侵量较大,吸能盒不能够很好的保障车内人身安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具有如上述的防撞梁吸能结构。采用上述的方案,在汽车的车身上采用防撞梁吸能结构,可以降低汽车发生碰撞时车内人员发生危险的机率,有效的提高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安福汇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安福汇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256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能块与门饰板地图袋的集成结构及汽车
- 下一篇:一种保险杠安装件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