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强度汽车气囊门盖网布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21764.3 | 申请日: | 201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76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彭晓勇;王超;周斌;朱文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15 | 分类号: | B60R21/215;D04C1/06;D04C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李庆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布 芳纶纤维 汽车气囊 门盖 本实用新型 横向纤维线 表面覆盖 交错编织 拉伸断裂 气囊门盖 粘合剂层 碎裂 定位孔 加捻 生产成本 吸收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强度汽车气囊门盖网布,包括一网布本体和形成于所述网布本体的多个定位孔;所述网布本体由多个纵向芳纶纤维线和多个横向纤维线交错编织形成;所述纵向芳纶纤维线加捻;所述纵向芳纶纤维线和所述横向纤维线的拉伸断裂强度不同;所述网布本体表面覆盖有至少一粘合剂层。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强度汽车气囊门盖网布,能够可靠地阻止气囊门盖在打开时碎裂或飞出,并吸收一定的能量;并具有生产成本低廉和易制造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气囊门盖网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汽车气囊门盖网布。
背景技术
汽车仪表板是汽车上重要的内饰零件,其具备一定的功能、外观和安全性能,而安装在汽车仪表板内的汽车安全气囊,是汽车上保证乘员安全的重要安全组件,安全气囊可在汽车碰撞时,可对乘坐人员的头部、面部、颈部和胸部进行保护。
随着汽车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气囊的体积和冲击力也随之变大,这要求在气囊展开时打开的气囊盖板能够承受更大的力,否则会对乘员带来额外的损伤。
目前尚缺乏一种能够有效防止在气囊展开时气囊门盖碎裂或飞出,并且能够吸收一定的能量的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强度汽车气囊门盖网布,能够可靠地阻止气囊门盖在打开时碎裂或飞出,并吸收一定的能量;并具有生产成本低廉和易制造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强度汽车气囊门盖网布,包括一网布本体和形成于所述网布本体的多个定位孔;所述网布本体由多个纵向芳纶纤维线和多个横向纤维线交错编织形成;所述纵向芳纶纤维线加捻;所述纵向芳纶纤维线和所述横向纤维线的拉伸断裂强度不同;所述网布本体表面覆盖有至少一粘合剂层。
优选地,所述网布本体包括多个纵横编织结构单元,所述纵横编织结构由复数个所述纵向芳纶纤维线和至少一所述横向纤维线编织形成。
优选地,所述纵横编织结构单元包括两相互平行的所述纵向芳纶纤维线和多根所述横向纤维线。
优选地,所述纵横编织结构单元包括一第一纵向芳纶纤维线和一第二纵向芳纶纤维线;部分所述横向纤维线穿设于所述第一纵向芳纶纤维线的第一侧并穿设于所述第二纵向芳纶纤维线的第二侧;其余所述横向纤维线穿设于所述第一纵向芳纶纤维线的第二侧并穿设于所述第二纵向芳纶纤维线的第一侧。
优选地,所述纵横编织结构单元包括一第一纵向芳纶纤维线和一第二纵向芳纶纤维线,所述第一纵向芳纶纤维线和所述第二纵向芳纶纤维线呈螺旋状交错布置,所述第一纵向芳纶纤维线和所述第二纵向芳纶纤维线的每两个交错点之间穿设有一第一横向纤维线和一第二横向纤维线,所述第一横向纤维线穿设于所述第一纵向芳纶纤维线的第一侧和所述第二纵向芳纶纤维线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横向纤维线穿设于所述第一纵向芳纶纤维线的第二侧和所述第二纵向芳纶纤维线的第一侧。
优选地,所述纵横编织结构单元包括一第一纵向芳纶纤维线和一第二纵向芳纶纤维线,所述第一纵向芳纶纤维线和所述第二纵向芳纶纤维线的第一部分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纵向芳纶纤维线和所述第二纵向芳纶纤维线的第二部分呈螺旋状交错布置;所述第一部分穿设有至少一横向纤维线组,所述横向纤维线组包括多根所述横向纤维线,所述横向纤维线组的部分所述横向纤维线穿设于所述第一纵向芳纶纤维线的第一侧并穿设于所述第二纵向芳纶纤维线的第二侧,所述横向纤维线组的其余所述横向纤维线穿设于所述第一纵向芳纶纤维线的第二侧并穿设于所述第二纵向芳纶纤维线的第一侧;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纵向芳纶纤维线和所述第二纵向芳纶纤维线的每两交错点之间穿设有一第一横向纤维线和一第二横向纤维线,所述第一横向纤维线穿设于所述第二纵向芳纶纤维线的第一侧并穿设于所述第一纵向芳纶纤维线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横向纤维线穿设于所述第二纵向芳纶纤维线的第二侧并穿设于所述第一纵向芳纶纤维线的第一侧。
优选地,所述横向纤维线为由选自丙纶纤维、尼龙纤维、芳纶纤维和氨纶纤维的一种或多种编织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217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破碎装置和车辆
- 下一篇:一种安全带肩带高度调节装置及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