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侧围外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06350.3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424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林;田仕业;刘伟城;李金星;许淑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梅拉德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62404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围外板 塑料翼子板 安装斜面 电动汽车 配合安装 本实用新型 圆角过渡部 安装卡扣 搭接位置 卡扣连接 劳动成本 劳动效率 模具费用 安装孔 安装性 外边缘 翼子板 侧围 顶面 竖直 研发 钣金 装配 零部件 节约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侧围外板,包括侧围外板,侧围外板的A柱位于驾驶员前方,A柱顶面上设有一个与塑料翼子板配合安装的安装斜面,安装斜面低于A柱顶面,安装斜面上设有一个安装卡扣的安装孔,卡扣连接侧围外板和塑料翼子板;安装斜面的外边缘处设有圆角过渡部;A柱上方还设有若干个吸皱筋。本实用新型能够分别与塑料翼子板和钣金翼子板配合安装,缩短了研发时间,降低了设计风险,并节省了一套侧围外板的模具费用,实现了侧围外板的通用性。塑料翼子板的安装,由竖直方向安装,变成了倾斜50‑60°安装,利于工人装配,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约了劳动成本。由于设计了吸皱筋,提高了A柱上方与其它零部件搭接位置处的刚性和强度,提高了汽车的安装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侧围外板。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侧围外板是电动汽车中重要的零部件,它具有形状复杂、结构尺寸大、成型困难、外表面质量要求高的特点。
由于车身开发设计的费用及时间约占整车开发费用和时间的70%,车身研发费用高、时间长,为了缩减研发成本和研发时间,侧围外板的通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而侧围外板中A柱位于驾驶员前侧,周圈搭接零件较多,制件品质会直接影响到整车的装配和外观间隙要求,其强度也是影响乘车人员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侧围外板的研发需要充分考虑其刚性、强度以及与其它零部件安装的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强度高且通用性强的电动汽车侧围外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汽车侧围外板,包括侧围外板,所述侧围外板的A柱位于驾驶员前方,所述A柱顶面上设有一个用于与塑料翼子板配合安装的安装斜面,所述安装斜面低于所述A柱顶面,所述安装斜面上设有一个用于安装卡扣的安装孔,所述卡扣连接所述侧围外板和塑料翼子板;所述安装斜面的外边缘处设有圆角过渡部;所述A柱上方还设有若干个吸皱筋。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斜面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是50°至60°。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A柱上方还设有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一定位面垂直设置于所述A柱顶面上方,所述第二定位面位于所述A柱顶面的外侧且垂直于所述A柱顶面的边缘处,所述吸皱筋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A柱顶面与所述第一定位面的结合处的第一吸皱筋,以及设置于所述A柱顶面与所述第二定位面之间的第二吸皱筋。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吸皱筋的数量是2个,所述第一吸皱筋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面的两端,所述安装斜面位于所述两个第一吸皱筋之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吸皱筋向下凹陷于所述A柱顶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吸皱筋与第二定位面的倾斜角度是103°。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吸皱筋凸出于所述A柱顶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A柱上设有用于安装车门的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低于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之间设有用于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的过渡斜面,所述过渡斜面的上部设有一个弯折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渡斜面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面结合,所述弯折部延伸至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上方,所述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面之间形成一个凸台。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分别与塑料翼子板和钣金翼子板配合安装,缩短了研发时间,降低了设计风险,并节省了一套侧围外板的模具费用,实现了侧围外板的通用性。塑料翼子板的安装,由以前的竖直方向安装,变成了倾斜50-60°安装,利于工人装配,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约了劳动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梅拉德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梅拉德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063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侧面柱碰缓冲吸能机构
- 下一篇:抵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