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空调冷媒水的主机余热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65771.6 | 申请日: | 201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07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范昌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佳豪船海工程研究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G5/00 | 分类号: | F02G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常宝 |
地址: | 201612 上海市松江区漕河泾开发***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油热水锅炉 空调冷媒水 主机余热 冷媒水 加热 本实用新型 电加热 主机 船舶电站 节能环保 燃油消耗 系统利用 营运成本 有效解决 直接加热 发电机 余热 配件 船舶 建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空调冷媒水的主机余热利用系统,所述主机余热利用系统利用船舶的主机产生的热量来直接加热空调冷媒水。本实用新型摈弃常规燃油热水锅炉加热或采用电加热冷媒水的方式,充分利用主机(或发电机)余热,解决了冷媒水加热的问题,进而取消燃油热水锅炉及相关配件、减少燃油热水锅炉燃油消耗、减少船舶电站的容量,降低建造和营运成本,节能环保;有效解决采用燃油热水锅炉加热或电加热冷媒水的方式所存在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冷媒水的主机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各类船舶航行于不同海域,气象条件复杂,气候多变,为了使船员、旅客有一个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都需要用空调技术在舱室内创造一个适宜的人工气候,改善环境。
以常用的冷水机组型空调系统为例:其通常配备冷水机组+风机盘管的方式对房间进行制冷制热。冷媒水管路附件包含冷机机组、冷媒水循环泵、空调热交换器、风机盘管及其他附件;若冷水机组采用热泵型,则需一个电加热器,作为冬季舷外水温过低时,热泵制热效率低下时加热冷媒水。
参见图1,其所示为常规的燃油热水锅炉加热冷媒水循环系统示意图。通常配备:燃油热水锅炉1、循环水泵2、膨胀水箱3、燃油和排气附件等。常规的燃油热水锅炉加热冷媒水循环系统中热交换器4,通过外部来自锅炉1的热水(或蒸汽)加热后,在冷媒水循环泵5的作用下,将加热后的冷媒水供给舱室内风机盘管6换热。
参见图2,其所示为常规的电加热冷媒水循环系统示意图。以常用的冷水机组型空调(热泵型)为例:其主要是通过船舷外水温和空气温度存在温差,通过热泵提取水温中的热量来加热冷媒水,再通过室内风机盘管6换热。但是当舷外水温≥3℃时,冷水机组通过压缩机工作仅能达到额定热量的70%;当水温<3℃时,机组制热效率急剧下降,远不能满足舱室制热的需求,必须进入辅热运转模式。目前,冷水机组型空调辅热运转模式大多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将要增加船舶电站的容量,同时电加热器9的功率会明显使发电机组容量加大,不仅增加设备初次投资成本,而且增加营运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冷媒水的主机余热利用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空调冷媒水的主机余热利用系统,所述主机余热利用系统利用船舶的主机产生的热量来直接加热空调冷媒水,所述主机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冷媒水循环系统和主机冷却系统,所述冷媒水循环系统与主机冷却系统配合连接,并与主机产生的热量进行热交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主机冷却系统包括淡水循环冷却系统和海水冷却系统,所述海水冷却系统与淡水循环冷却系统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淡水循环冷却系统包括淡水冷却泵、冷却器、温控阀和膨胀水箱,所述淡水冷却泵分别连接冷却器、温控阀、膨胀水箱和主机,所述温控阀分别连接冷却器、淡水冷却泵、膨胀水箱和主机,所述海水冷却系统包括海水箱和海水泵,所述海水泵分别连接海水箱和冷却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冷媒水循环系统包括空调换热器、冷媒水循环泵和风机盘管,所述空调换热器与淡水循环冷却系统中的冷却器并联,所述空调换热器分别与船舶的空调冷水机组和风机盘管连接,所述冷媒水循环泵分别连接空调冷水机组、空调换热器和风机盘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冷媒水循环系统包括空调换热器、冷媒水循环泵和风机盘管,所述空调换热器串接在海水冷却系统上,所述空调换热器分别与船舶的空调冷水机组和风机盘管连接,所述冷媒水循环泵分别连接空调冷水机组、空调换热器和风机盘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空调换热器的冷煤水出口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却器的淡水进口上设有三通调节阀,所述温度传感器与三通调节阀配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佳豪船海工程研究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佳豪船海工程研究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657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