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车辆充电装置及使用该充电装置的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39124.0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02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窦红伟;黄建;郑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贾东东 |
地址: | 450061***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极板 受电极板 充电装置 受电弓 充电弓架 充电系统 电动车辆充电 充电 受电装置 万向节 剪刀式升降机构 偏转 本实用新型 充电操作 充电流程 交叉接触 角度可调 充电站 面接触 升降 装配 驱动 脱离 配合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辆充电装置及使用该充电装置的充电系统,充电系统包括用于安装在充电站中的充电装置和用于安装在车辆上的受电装置,受电装置包括受电弓,受电弓包括受电极板,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弓和驱动充电弓升降以与所述受电弓接触、脱离的剪刀式升降机构,充电弓包括充电弓架,充电弓架上设有用于与受电弓上的相应受电极板对应交叉接触以进行充电操作的充电极板,所述充电极板通过万向节角度可调的装配在所述充电弓架上,充电极板的中部设有万向节连接部。在路面倾斜导致受电极板倾斜时,充电极板在受电极板的反向作用下发生对应偏转,使得充电极板能够与受电极板处于可靠的面接触配合,保证正常的充电流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辆充电装置及使用该充电装置的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电动车辆保有量越来越多,尤其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越来越多的公交车采用了电动大巴。由于电动汽车电量有限,因此,需要进入充电站补充电量。目前,国内大多数电动汽车使用充电枪插入车辆,实现充电设备和车辆的电气连接,但是,充电枪国标快充接口最大工作电流有限,为实现快速充电,部分电动车辆使用了可承载更大电流的充电弓,在车辆顶部建立电气连接。
现有较为常用的充电装置的结构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31114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所公开的结构,包括安装在车辆上的汇流装置,以及设置在剪刀式伸缩机构上的受电弓,受电弓上的极板包括受电弓正极板、受电弓负极板、受电弓连接确认极板和受电弓保护接地极板,汇流装置的极板包括汇流装置正极板、汇流装置负极板、汇流装置连接确认极板和汇流装置保护接地极板,受电弓上的相应极板和汇流装置上的相应极板对应交叉设置,当需要充电时,伸缩机构驱使受电弓下降,受电弓上的相应极板与汇流装置上到相应极板对应导电连接,进行充电操作。
一般情况下,如图5所示,将安装在车辆4上的部分定为受电弓6,而将布置在充电站的部分定为充电弓5,充电弓上的充电极板501与受电弓上的受电极板601交叉接触。充电时,电动车辆行驶到充电弓正下方后停止,充电弓下降,充电弓的极板与受电弓的极板相互靠近压在一起,实现电气连接。充电弓上的极板和受电弓上的极板一般都是长条形的金属板,使用时两者十字形交叉接触,允许车辆前后停靠位置可以有较大幅度的偏差。
但是,实际路况和环境通常较为复杂,车辆停止的路面可能是倾斜的,直接导致车辆的受电弓上相应极板的受电面不在水平位置上,这样一来,充电弓上的极板和受电弓上的极板由理论上的面接触变成了线接触,接触面积变小,接触电阻变大,损失的能量加剧,而且会加剧极板老化,严重时还可能出现一侧极板接触不上导致无法充电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充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车辆停止的路面倾斜时极板接触容易出现线接触而影响正常充电的技术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使用上述充电装置的电动车辆充电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动车辆充电装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车辆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弓和驱动充电弓升降以与车辆上的受电弓接触、脱离的剪刀式升降机构,充电弓包括充电弓架,充电弓架上设有用于与受电弓上的相应受电极板对应交叉接触以进行充电操作的充电极板,所述充电极板通过万向节角度可调的装配在所述充电弓架上,充电极板的中部设有万向节连接部。
所述万向节沿上下方向防脱地浮动装配在所述充电弓架上,所述充电弓架上设有向万向节施加迫使其连同相应充电极板向下运动的作用力的充电缓冲弹性件。
所述充电极板的两端向上翘起。
所述万向节为球笼式万向节或铰链式万向节。
所述充电极板的万向节连接部布置在所述充电极板的上侧的中间位置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391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进气口防水功能的燃料电池空气滤清器
- 下一篇:移动式储能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