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进气歧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58433.1 | 申请日: | 2018-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16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山口拓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M3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测空间 进气歧管 稳压箱 压力测量部 压敏部 有压力 传感器 稳压 废气 开口 排气再循环系统 侧向 本实用新型 压力传感器 进气管 开口部 冷凝水 外周部 底面 积存 污损 测量 配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气歧管。该进气歧管包括稳压箱和左右的进气管,在稳压箱的外周部的朝向车辆的前方或后方的部分设有用于测量稳压箱内的压力的压力测量部。在该压力测量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并且形成有一端侧向稳压箱内开口且在另一端侧配置有压力传感器的压敏部的感测空间,形成压力测量部的感测空间的底面朝向该感测空间的向稳压箱开口的开口部而向下方倾斜。该进气歧管能够确保稳压箱的容积较大,并且即使采用排气再循环系统也能够抑制由废气引起的压力传感器的压敏部的污损,并且能够抑制废气等的冷凝水在感测空间内积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气歧管,更详细地讲是涉及一种配置在水平对置发动机的上部并与水平对置发动机一同搭载于车辆的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进气歧管,一般已知有配置在水平对置发动机的上部并与水平对置发动机一同搭载于车辆的结构。作为这种进气歧管,例如已知有这样的结构:包括:稳压箱,其具有空气吸入口;以及左右的进气管,该左右的进气管的一端侧连接于稳压箱,该左右的进气管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另一端侧连接于水平对置发动机的各进气口,在稳压箱的上表面部安装有用于测量稳压箱内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在此,在发动机室内,鉴于行人保护线的制约,通常难以在进气歧管的上表面部确保压力传感器的搭载空间。因此,在上述以往的进气歧管中,需要降低稳压箱的高度,箱容积会减少。并且,为了实现废气中的NOX减少、油耗降低,有时采用将废气的一部分导入到稳压箱内并与进气一同向发动机的各燃烧室输送的排气再循环(Exhaust GasRecirculation)系统。在该情况下,在上述以往的进气歧管中,由于压力传感器的压敏部直接插入到稳压箱内,因此为了不让废气污损压力传感器的压敏部,需要在稳压箱内设置构造复杂的防污损构造。
因此,作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进气歧管,提出了这样的方式:在稳压箱的外周部的彼此相邻的进气管的分叉部分设置了安装有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测量部,在压力测量部形成有一端侧向稳压箱内开口且在另一端侧配置有压力传感器的感测空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43105号公报)。在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样的内容:为了向稳压箱侧排出在感测空间内产生的废气的冷凝水,在感测空间的底面设定倾斜度(参照专利文献1的说明说第〔0061〕〔0062〕段及附图10等)。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由于压力测量部设于稳压箱的外周部的彼此相邻的进气管的分叉部分,因此彼此相邻的进气管之间的间隔对感测空间的平面形状产生制约。例如在彼此相邻的进气管之间的间隔比较宽的情况下,感测空间的横向宽度也容易变宽(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5)。在该情况下,即使在感测空间的底面设定倾斜度,冷凝水积存在感测空间的开口端侧附近的角部的可能性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即是鉴于上述现状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进气歧管:能够确保稳压箱的容积较大,并且即使采用排气再循环系统也能够抑制由废气引起的压力传感器的压敏部的污损,并且能够抑制废气等的冷凝水在感测空间内积存。
本技术方案是一种进气歧管,其配置在水平对置发动机的上部并与所述水平对置发动机一同搭载于车辆,其主旨在于,该进气歧管包括:稳压箱,其具有空气吸入口;以及左右的进气管,该左右的进气管的一端侧连接于所述稳压箱,该左右的进气管沿着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另一端侧连接于所述水平对置发动机的各进气口,在所述稳压箱的外周部的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或后方的部分设有用于测量所述稳压箱内的压力的压力测量部,在所述压力测量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并且形成有一端侧向所述稳压箱内开口且在另一端侧配置有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敏部的感测空间,形成所述压力测量部的所述感测空间的底面朝向所述感测空间的向所述稳压箱开口的开口部而向下方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纺织株式会社,未经丰田纺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584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滤出气管
- 下一篇:一种船舶发动机的降噪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