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尾气颗粒捕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12046.4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73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温珍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拓普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022 | 分类号: | F01N3/022;F01N3/023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地址: | 510220 广东省广州市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管 壳体 滤芯 滤芯托 端盖 尾气颗粒捕集器 本实用新型 一端连接 安装孔 第一端 过滤层 进气管 金属纤维毡 碳氢清洗剂 金属丝网 滤芯过滤 尾气进口 颗粒物 壳体卡 排气管 包覆 侧壁 盖设 均布 卡箍 排气 尾气 排放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尾气颗粒捕集器,包括滤芯、壳体、进气管、排气管、滤芯托件,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接尾气进口,另一端连接所述壳体,所述滤芯及滤芯托件均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滤芯托件上设有安装所述滤芯的安装孔,所述排气管用于排放经所述滤芯过滤后的尾气;所述滤芯包括支撑管、由金属纤维毡或金属丝网制成的折波形的过滤层,所述支撑管的侧壁上均布有若干气孔,所述过滤层包覆在所述支撑管的外侧,所述支撑管的一端设有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支撑管的另一端连有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并通过卡箍将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壳体卡紧。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水或者碳氢清洗剂清理颗粒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尾气颗粒捕集器。
背景技术
柴油机由于相比汽油机具有动力强、适应范围广、性价比高、使用及维护成本低等特点,因而在许多领域应用广泛。但柴油机尾气排放差,排放的PM,CH、CO以及NOx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在有些雾霾严重的城市,柴油机排放的污染物甚至已经超越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物而成为引起雾霾的首要因素。因此,怎么样减少柴油机的污染物排放,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及个人研究的课题。
目前,对于柴油机的PM排放,一般采用在柴油机排气出口安装颗粒捕集器进行物理拦截,但随着柴油机开机时间的增加,颗粒捕集器内积存的颗粒物越来越多,如果不及时清理的话,最终将导致发动机背压升高,直至憋死的极端情况。目前,针对颗粒捕集器内收集的颗粒物的清理一般有三类方案:
第一类是通过在排气口进行间歇性喷油等办法提高排气温度,达到颗粒物的燃点,从而使得颗粒物燃烧成气体排出。但该使技术方案难点在于很难把握喷油的量以及喷油的时机,要增加复杂的电控装置,并且还存在系统成本高、喷油不当造成整个颗粒捕集器烧毁的风险。
第二类方案是通过在颗粒捕集器前面增加含铂等贵金属催化剂,从而使颗粒物分解。但这种方案对于燃油的含硫量以及柴油机的排气温度要求较高:含硫量高将会导致催化剂中毒,排气温度过低甚至能导致催化剂失效。而催化剂中毒或失效都将使颗粒捕集器堵塞,并进而使之可能有发生烧毁的风险。
第三类方案是直接使用陶瓷颗粒捕集器对颗粒物进行物理捕集,但该方案最大的问题是颗粒物捕集之后的清理问题,目前只能通过把陶瓷颗粒捕集滤料载体运输至专用的高温炉里进行加热,使颗粒物燃烧完全,然后停炉冷却,取出并用压缩气体进行反吹清灰的办法。该清理办法具有清理费用大,繁杂,耗时长,滤料载体只能循环使用几次就报废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尾气颗粒捕集器,可以通过水冲洗或者碳氢清洗剂清洗的方式快速清理附着在颗粒捕集器的颗粒物,并且操作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尾气颗粒捕集器,包括滤芯、壳体、进气管、排气管、滤芯托件,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接尾气进口,另一端连接所述壳体,所述滤芯及滤芯托件均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滤芯托件上设有安装所述滤芯的安装孔,所述排气管用于排放经所述滤芯过滤后的尾气;
所述滤芯包括支撑管、由金属纤维毡或金属丝网制成的折波形的过滤层,所述支撑管的侧壁上均布有若干气孔,所述过滤层包覆在所述支撑管的外侧,所述支撑管的一端设有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支撑管的另一端连有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并通过卡箍将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壳体卡紧。
优选地,所述滤芯还包括由金属丝网制成的,且覆盖在所述过滤层内表面的内层以及由金属丝网制成的,且覆盖在所述过滤层外表面的外层。
优选地,所述滤芯为多个,多个所述滤芯上的所述第二端盖为贯通状结构,且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拓普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拓普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120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