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除LED灯在上电和断电时微闪的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48427.0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53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平;薛吉;滕宇;顾双玲;朱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地址: | 2003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极管 电阻 集电极 上电 断电 本实用新型 一端连接 电路 发射极连接电源 正极 发射极接地 集电极连接 存储器件 电路结构 基极连接 熄灭状态 有效控制 发射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除LED灯在上电和断电时微闪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极管T1,三极管T1的发射极连接电源VCC及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T1的基极,三极管T1的集电极经由电阻R5连接至三极管T3的基极;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T2的发射极及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外一端连接存储器件;三极管T2的基极经由电阻R4接至VCC电源端,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T1的集电极及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至三极管T3的基极,三极管T3的发射极接地GND,三极管T3的集电极接至LED的正极。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控制LED在上电和断电时处于熄灭状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除LED灯在上电和断电时微闪的电,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电子产品中,LED(发光二极管)指示灯在受到LED控制器控制的情况下,上电和断电瞬间有时会出现微闪的情况,表现在:刚上电的瞬间,所有LED应该处于熄灭状态,但实际结果显示会在很短时间微弱闪亮一下,然后熄灭。在断电的瞬间,LED本来应该不亮,结果也会在短时间微亮一下,然后熄灭。这些微闪现象会给用户一种不适的感受,严重时甚至会误导用户。基于此,有必要来消除以上两种情况下的LED微闪现象。
参照图1所示,LED控制芯片所输出的Sa信号(PWM脉冲信号)经过一个限流电阻R1和Dp信号(Dp0至Dp7)一起用以控制LED灯(LED0至LED7)的亮或灭。一路PWM脉冲信号可以控制8路LED,当施加在LED正负极之间的电压差处于LED的正向工作电允许压范围内,且流经LED的正向电流也处于正向工作电流允许范围内时,LED灯亮,否则不亮。在LED控制芯片上电后,由于此时其输出管脚由于未受到有效的控制,输出电平不确定,LED会微弱闪亮一下。在LED控制芯片断电后,其输出管脚的电平也不确定,同样会导致LED微闪。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消除LED灯在上电和断电时LED的微闪现象,保证LED的状态指示正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消除LED灯在上电和断电时微闪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极管T1,三极管T1的发射极连接电源VCC及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T1的基极,三极管T1的集电极经由电阻R5连接至三极管T3的基极;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T2的发射极及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外一端连接存储器件;三极管T2的基极经由电阻R4接至VCC电源端,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T1的集电极及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至三极管T3的基极,三极管T3的发射极接地GND,三极管T3的集电极接至LED的正极。
优选地,所述储能器件采用电解电容C1,电解电容C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外一端,电解电容C1的负极接地GND。
本实用新型根据储能元件在上、下电时充、放电的原理,电路通过晶体管的导通与关断,使得在LED控制芯片上电的瞬间,LED的正极接近0V,而在LED控制芯片断电的瞬间,也同样使得LED的正极电压接近0V,从而保证LED的正极在上电和断电瞬间都接近0V,LED不会乱闪亮。避免由于LED的微闪给用户造成误导。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LED上下电时微闪消除电路,电路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控制LED在上电和断电时处于熄灭状态,从而给出正确的工作状态指示,避免由于LED的微闪而误导用户。
附图说明
图1为LED控制电路组成图及LED上下电时微闪消除电路图;
图2为LED正极的驱动信号PWM脉冲;
图3为未增加消除电路情况下,断电时,VCC与LED正极的驱动信号PWM脉冲波形;
图4为增加消除电路情况下,断电时,VCC与LED正极的驱动信号PWM脉冲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未经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484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RGB全彩灯具
- 下一篇:汽车氛围灯控制装置、系统以及车载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