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动车尾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82207.2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11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宜祥;刘鑫炜;刘晓辉;刘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神久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38 | 分类号: | B60R19/38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慧宜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6 | 代理人: | 彭娅 |
地址: | 4431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撞板 地面接触 防护装置 折断 挤压 机动车 棘轮装置 旋转轴 棘爪 滑动配合连接 底板 本实用新型 固定结构 滑槽配合 连接方便 驱动控制 伸缩气缸 锁紧支座 限制旋转 支座连接 滑动 固定的 轴旋转 棘轮 省力 抬升 支板 电机 自动化 配合 | ||
一种机动车尾防护装置,它包括与防撞板滑动配合连接固定的支座、与支座连接的棘轮装置,通过支座上的底板与防撞板上的滑槽配合滑动,安装连接方便,通过棘轮装置上的旋转轴带动支座上的支板旋转抬升防撞板,避免防撞板与地面接触挤压折断,通过棘轮和棘爪配合限制旋转轴旋转锁紧支座,通过电机和伸缩气缸驱动控制旋转轴和棘爪动作。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原机动车尾防护装置为固定结构,容易与地面接触挤压折断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结构强度高,可避免防撞板与地面接触挤压折断,操作简单方便,省力,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防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机动车尾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机动车的车尾通常安装有防撞装置,其功能主要是防止追尾的情况下发生二次事故,例如追尾车辆进入机动车底后发生的事故,往往会造成车辆严重损失,危及追尾车辆内人的生命,甚至撞破高速行驶的机动车轮胎,导致机动车行驶轨迹改变进一步扩大和波及事故的范围。
机动车由于在运输过程中,通常位于开挖、需要翻越沟壑、爬坡等相对较为恶劣的行驶环境中,例如爬坡时,坡度较为陡峭,车尾固定的防护装置会与地面接触挤压断裂,失去了防护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动车尾防护装置,结构简单,采用防撞板与支座滑动连接固定,支座绕棘轮装置旋转抬升防撞板,棘轮和棘爪配合锁紧支座,电机和伸缩气缸驱动旋转轴和棘爪动作,避免防撞板与地面接触挤压折断,结构强度高,操作简单方便,省力,自动化程度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动车尾防护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防撞板、支座和棘轮装置;
防撞板与支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支座的另一端与棘轮装置连接;
所述的棘轮装置中,旋转轴与支座固定连接,旋转轴的端头固设有棘轮,弯板与旋转轴枢接,在弯板上设有棘爪,棘爪与棘轮构成棘轮机构,所述的弯板用于连接机动车。
所述的防撞板侧边边缘向内两次弯折成带有唇部的槽状结构,支座包括底板、支板和斜撑,底板位于槽状结构内并与防撞板通过焊接或螺钉紧固连接,支板的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斜撑两端分别连接底板和支板。
在底板与支板之间还设有加强筋。
所述支板为平板,一侧与底板垂直,对应的另一侧与底板成倾斜状,与底板对应的上端向倾斜侧圆滑过渡,与底板垂直的任一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筋。
所述支板的上端与棘轮装置的旋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弯板为槽型结构,旋转轴贯穿于槽体旋转,棘轮分别位于槽体外侧或槽体内侧,内外侧棘轮的棘齿成相反的方向与棘爪配合锁紧。
所述旋转轴与电机连接,棘爪与伸缩装置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旋转轴旋转带动支板旋转,伸缩装置驱动棘爪与棘轮配合锁紧或解锁。
所述的棘轮为两个,棘爪相应的为两个,两个棘轮和棘爪的锁定方向相反。
所述的伸缩装置为伸缩气缸或电磁铁机构。
所述的伸缩装置固设在弯板上,伸缩装置的运动路径与棘爪的转轴在投影面上互相垂直。
一种机动车尾防护装置,它包括与防撞板滑动配合连接固定的支座、与支座连接的棘轮装置,通过支座上的底板与防撞板上的滑槽配合滑动,安装连接方便,通过棘轮装置上的旋转轴带动支座上的支板旋转抬升防撞板,避免防撞板与地面接触挤压折断,通过棘轮和棘爪配合限制旋转轴旋转锁紧支座,通过电机和伸缩气缸驱动控制旋转轴和棘爪动作。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原机动车尾防护装置为固定结构,容易与地面接触挤压折断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结构强度高,可避免防撞板与地面接触挤压折断,操作简单方便,省力,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神久汽车用品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神久汽车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822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