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电装置导电环引线序号识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53996.X | 申请日: | 201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7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戚勇刚;徐凯;张樱;张红垒;董祥祥;赵敏;李伟;金秀梅;赵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倩 |
地址: | 300131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板 安装底板 指示灯 电源安装座 电刷支架 印制板 本实用新型 安装工艺 输电装置 序号识别 正面安装 导电环 检测柱 电刷 环线 侧边安装 电源安装 工作效率 基板表面 连接安装 创新性 上表面 短路 断路 准确率 打印 电源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电装置导电环引线序号识别装置,包括安装底板、工艺电刷支架、工艺电刷、印制板以及电源,安装底板的上表面安装工艺电刷支架,该工艺电刷支架上安装工艺电刷;安装底板的侧边安装印制板,该印制板由基板、指示灯、电源安装座及环线检测柱组成,基板与安装底板连接安装,基板的正面分布安装多个指示灯,每个指示灯下方的基板表面均打印相应号码,基板的正面安装一个电源安装座,电源安装在该电源安装座内,基板的正面安装环线检测柱。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巧妙,具有创新性,本装置解决了传统手工识别方式速度慢、准确率低、对短路断路的引线无法识别的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输电装置导电环引线序号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输电装置是惯性产品的一个重要部件,惯性平台内部的元件所产生的信号,都是由输电装置来传输的。
输电装置的引线序号识别是输电装置总装开始的第一道工序,引线序号识别的正确与否对输电装置总装的后续工序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输电装置的引线序号识别分为两部分:1、电刷的引线序号识别。2、导电环的引线序号识别。由于导电环在精车完成后,引线是没有序号的,也不可能从位置上来判断(电刷的引线序号是可以从位置判断的)。因此以往的操作方法是:将导电环装入壳体,并将电刷与导电环固定(此时电刷的引线序号已经标识),一人手持电刷引线的1号线与万用表的一只表笔接通。另一人手持导电环引线,用万用表的另一只表笔从一簇环线中筛选出与刷线对应的那条引线来,并贴上号码。然后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引线序号都被识别。原有的这种手工识别方式的缺陷是:速度慢、准确率低、对短路断路的引线无法识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识别速度快、准确率高,可以大幅度提高引线序号识别的生产效率,且对短路断路的引线可识别的输电装置导电环引线序号识别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一种输电装置导电环引线序号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板、工艺电刷支架、工艺电刷、印制板以及电源,安装底板的上表面安装工艺电刷支架,该工艺电刷支架上安装工艺电刷;安装底板的侧边安装印制板,该印制板由基板、指示灯、电源安装座及环线检测柱组成,基板与安装底板连接安装,基板的正面分布安装多个指示灯,每个指示灯下方的基板表面均打印相应号码,基板的正面安装一个电源安装座,电源安装在该电源安装座内,基板的正面安装环线检测柱。
而且,所述的工艺电刷是一种模拟成品电刷,能提供准确的刷线位置以供控制部分识别环线号码的电刷。
而且,所述的工艺电刷为两个,1号电刷为单数引线,2号电刷为双数引线;将工艺电刷安装到工艺电刷架上时,需使1号电刷第一个电刷对准导电环的1号环,2号电刷第一个电刷对准导电环的2号环。
而且,所述的指示灯为72个,其分布在印制板正面的上部,指示灯的所有正极相连,并通过一只500Ω限流电阻接至电源的正极,该电源为9V电池,使每支发光二极管流过的电流为30mA,电源的负极焊接至环线检测柱。
而且,所述的电源安装座位为一个,其固定在印制板正面的右上角。
而且,所述的环线检测柱为两个,其安装在印制板正面的右下角。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装置主要由安装底板、工艺电刷支架、工艺电刷、印制板以及电源构成,且印制板由基板、指示灯,电源安装座及环线检测柱组成。72支指示灯分布在印制板上,每支指示灯的相应号码打印在印制板上。测量时,先将导电环安装在工艺电刷上,然后工人手持任意导电环引线,与环线检测柱接触。观察点亮的指示灯的序号,此时的号码就是导电环引线所对应的环的号码。该识别方式简单省事、速度快,使用后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539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检测备自投逻辑功能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非接触式单相接地测量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