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门槛梁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89309.2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60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陆群;郝金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刘翔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条形结构 支撑纵梁 中空腔 汽车门槛 本实用新型 抗弯性能 侧门 变形量 侧梁 开口 汽车线束 分割 顶梁 汽车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门槛梁,该汽车门槛梁为等截面的条形结构,其内设有沿所述条形结构长度方向贯穿整个所述条形结构的中空腔;条形结构的底部设有凹槽,用于放置汽车线束;中空腔内、在凹槽的上方设有与凹槽的第一侧梁相对应的第一支撑纵梁和/或与凹槽的第二侧梁相对应的第二支撑纵梁,第一支撑纵梁和/或第二支撑纵梁将中空腔分割为多个型腔,用于强化条形结构的抗弯性能并降低汽车的侧门开口变形量。本实用新型通过等截面的条形结构内设的中空腔及第一支撑纵梁和第二支撑纵梁的设置,增大了条形结构顶梁的强度,进而强化条形结构的抗弯性能;第一支撑纵梁和第二支撑纵梁将中空腔分割为多个型腔,以便降低汽车的侧门开口变形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门槛梁。
背景技术
对于小型乘用车来说,门槛板总成是重要的结构安全件,在整车正碰和侧碰中承担重要的承受载荷和传递载荷的作用,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其门槛梁对车辆整体的弯曲刚度、扭转刚度、开口变形量而言都是比较重要的零件结构。在正碰过程中,其用于向后传递纵向力的两条主要路径的主要承载结构;在侧碰过程中,其承受侧向力和吸能的作用也非常关键。此外,现阶段的燃油性能日益成为整车性能评估的重要加分项,轻量化作为提高燃油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车身设计的重要关注项。门槛结构通常由侧围外板和门槛本体焊接,其截面呈“口”字形;两者的下部焊接边尺寸一致,门槛总成的焊接边为一直线边。
中国公开号为:CN 102874322 A,公开了一种汽车门槛,包括截面呈“C”形的侧围外板和门槛本体,所述侧围外板和门槛本体相对固定焊接形成截面为“口”字形的腔体结构,所述门槛本体的下部与侧围外板焊接边之间设有若干个楔形凸台,所述楔形凸台上开设漏液孔。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汽车门槛,“口”字形的腔体结构的结构不稳定,汽车门槛的弯曲刚度低致使汽车抗弯性能差、侧门开口变形量大。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门槛梁,旨在解决现有汽车门槛弯曲刚度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门槛梁,该汽车门槛梁为等截面的条形结构,其内设有沿所述条形结构长度方向贯穿整个所述条形结构的中空腔;所述条形结构的底部设有凹槽,用于放置汽车线束;所述中空腔内、在所述凹槽的上方设有与所述凹槽的第一侧梁相对应的第一支撑纵梁和/或与所述凹槽的第二侧梁相对应的第二支撑纵梁,所述第一支撑纵梁和/或所述第二支撑纵梁将所述中空腔分割为多个型腔,用于强化所述条形结构的抗弯性能并降低所述汽车的侧门开口变形量。
进一步地,上述汽车门槛梁,所述第一支撑纵梁与所述第一侧梁的垂直中心面重合设置,用于减小所述条形结构的应力集中;和/或,所述第二支撑纵梁与所述第二侧梁的垂直中心面重合设置,用于减小所述条形结构的应力集中。
进一步地,上述汽车门槛梁,所述第一支撑纵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侧梁的厚度;和/或,所述第二支撑纵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侧梁的厚度。
进一步地,上述汽车门槛梁,所述条形结构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翼缘和右翼缘,用于连接设置于所述汽车门槛梁上的零部件。
进一步地,上述汽车门槛梁,所述右翼缘与所述条形结构的右侧梁通过并列设置的连接横梁和支撑横梁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汽车门槛梁,所述右翼缘、所述连接横梁和所述支撑横梁与所述条形结构的右侧梁通过连接梁围设有封闭腔体,用于减小所述汽车门槛梁受到侧碰时的变形率。
进一步地,上述汽车门槛梁,所述中空腔内在所述凹槽的内横梁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支撑横梁和右支撑横梁,其将所述中空腔分割为多个型腔,用于强化所述汽车门槛梁的抗弯性能。
进一步地,上述汽车门槛梁,所述左支撑横梁、所述右支撑横梁和所述内横梁的水平中心面重合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893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