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能盒及含有该吸能盒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83987.8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85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翀;尹伟;廖程亮;潘磊;吴维;余乐权;龚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0200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间立板 吸能盒 上加强板 侧立板 吸能盒本体 加强支架 下加强板 本实用新型 底部连接 焊接翻边 逐渐降低 字形结构 侧边 围合 吸能 汽车 伸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能盒及含有该吸能盒的汽车,该吸能盒包括吸能盒本体,还包括加强支架,吸能盒本体为“几”字形结构,其包括中间立板及连接在中间立板两侧的两个侧立板,侧立板远离中间立板的一侧向外延伸出多个焊接翻边,加强支架位于侧立板和中间立板围合的区域内,加强支架包括上加强板及下加强板,上加强板相邻的三条侧边分别与中间立板和两个侧立板连接,且上加强板在吸能盒本体上的高度背向中间立板逐渐降低,下加强板呈弧形,其位于上加强板的下方,下加强板的一端与中间立板连接,另一端与上加强板的底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吸能盒,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吸能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能盒及含有该吸能盒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汽车走进千家万户,汽车几乎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同时,随着汽车销售量及竞争力度不断增大,人们对汽车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汽车下边梁是汽车车身骨架中的关键部件之一,当汽车侧面受到碰撞时,若下边梁强度不足,将会导致车身变形严重,影响乘员安全。为了提高下边梁抗碰撞的能力,常在下边梁的内侧布置一吸能盒,该吸能盒能够较好的吸收碰撞对下边梁产生的冲击能量。
然而,现有技术当中,目前使用的吸能盒,通常为单片式结构,缺乏加强结构的设计,稳定性差,强度较弱,无法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的吸能盒及含有该吸能盒的汽车。
一种吸能盒,包括吸能盒本体,还包括设于所述吸能盒本体上的加强支架,所述吸能盒本体为“几”字形结构,其包括中间立板及连接在所述中间立板相对两侧的两个侧立板,所述侧立板远离所述中间立板的一侧向外延伸出多个焊接翻边,所述加强支架位于所述侧立板和所述中间立板围合的区域内,所述加强支架包括上加强板及下加强板,所述上加强板相邻的三条侧边分别与所述中间立板和两个所述侧立板连接,且所述上加强板在所述吸能盒本体上的高度背向所述中间立板逐渐降低,所述下加强板呈弧形,其位于所述上加强板的下方,所述下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中间立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加强板的底部连接。
上述吸能盒,通过在“几”字形的吸能盒本体内增设一加强支架,而该加强支架的两个加强板相互支撑,且与该吸能盒本体的各侧板均建立连接,无疑增强了该吸能盒本体各侧板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强吸能盒的稳定性,以确保该吸能盒为一稳定的腔体结构,大大提高了吸能盒的吸能强度。不仅如此,通过将上加强板倾斜向下布置,并在上加强板的下方支撑一弧形的下加强板,这种结构的加强支架,其在受到侧向碰撞冲击时,会产生弧形的变形,而不是直线变形,这样无疑增大了吸收碰撞冲击的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加强支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侧立板的外侧表面上设有一腰型通孔,所述腰型通孔的孔口面积占据所述侧立板外侧表面的面积的1/3。
进一步地,所述侧立板的外侧表面上设有一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沿所述腰型通孔的孔缘环绕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加强板包括一缓冲部,所述缓冲部位于所述下加强板靠近所述中间立板的一侧,所述缓冲部呈波浪形。
进一步地,所述下加强板的凸面朝向所述中间立板。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立板上设有一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下加强板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上加强板相邻的三条侧边分别向外延伸出多个焊接脚,所述上加强板通过所述焊接脚与所述吸能盒本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加强板上还设有一连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上加强板相对水平面的倾斜夹角位于8°至12°之间。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下边梁,还包括上述的吸能盒,所述吸能盒通过所述焊接翻边焊接在所述下边梁的内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控股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839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后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和汽车
- 下一篇:一种四轮电动车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