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03934.0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48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宇;胡伟成;沈小兴;吴小康;张秤;万正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3B3/62 | 分类号: | B63B3/62;B63B3/44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孟旭彤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纵桁 过渡部 肋板 纵骨 外底 趾端 本实用新型 恶劣工况 横舱壁 槽型 上翘 承载 过渡区域 应力释放 扶强材 间距处 强框架 向后 船舶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船舶无法满足恶劣工况的结构强度的问题,其包括槽型横舱壁底凳、过渡部、双层底局部短纵桁、次承载部;双层底局部短纵桁和过渡部均有两个,双层底局部短纵桁位于次承载部的两侧,过渡部则分别位于双层底局部短纵桁在槽型横舱壁底凳处向前和向后各延伸一档强框架的间距处;过渡部包括内底纵骨、外底纵骨、第二肋板扶强材以及肋板;所述外底纵骨包括趾端,所述趾端上翘至所述肋板上并与所述肋板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外底纵骨的趾端上翘至肋板上,使得过渡部实现缓慢过渡,利于应力释放,提高了过渡区域的强度,满足了恶劣工况下对结构强度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船舶营运的灵活性,越来越多的人们采用多港口间隔装重货的方式造成了船舶的恶劣工况,而现有船舶的外底纵骨过渡区比较短,导致应力释放不够,无法满足恶劣工况下的结构强度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船舶无法满足恶劣工况的结构强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满足恶劣工况的结构强度要求的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其包括槽型横舱壁底凳,所述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还包括过渡部、双层底局部短纵桁、次承载部;
所述双层底局部短纵桁和所述过渡部均有两个,所述双层底局部短纵桁位于所述次承载部的两侧,所述过渡部则分别位于所述双层底局部短纵桁在所述槽型横舱壁底凳处向前和向后各延伸一档强框架的间距处;
所述过渡部包括位于所述过渡部上侧边缘的内底纵骨、位于所述过渡部下侧边缘的外底纵骨、连接所述内底纵骨和所述外底纵骨的第二肋板扶强材以及靠近所述第二肋板扶强材的肋板;
所述外底纵骨包括趾端,所述趾端上翘至所述肋板上并与所述肋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过渡部包括靠近所述内底纵骨的过渡肘板以及第一肋板扶强材,所述第一肋板扶强材以及所述过渡肘板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次承载部包括多个开孔,所述开孔位于所述次承载部的中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通过将外底纵骨的趾端上翘至肋板上,使得过渡部的实现缓慢过渡,利于应力释放,提高了过渡区域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恶劣工况下对结构强度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通过在次承载部上设计开孔,自由边设置环形面板,避免出现趾端应力集中,提高了船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双层底局部短纵桁节点的过渡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说明:
1、过渡部;11、过渡肘板;12、第一肋板扶强材;13、肋板;131、第二肋板扶强材;14、趾端;15、内底纵骨;16、外底纵骨;2、双层底局部短纵桁;3、次承载部;31、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未经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039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舶海洋工程H级/A级耐火隔音墙
- 下一篇:一种船舶轴段进舱导向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