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抛物线型的油槽摩擦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66143.5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35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童耀文;姚佳君;刘平;樊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3/64 | 分类号: | F16D13/64;F16D13/7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郑明辉 |
地址: | 20043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槽 摩擦片 抛物线型 本实用新型 逐渐增加 抛物线型结构 湿式离合器 径向油槽 矩形结构 冷却效果 变速箱 双离合 排油 湿式 摩擦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抛物线型的油槽摩擦片,所述的油槽摩擦片(2)上间隔设有多个抛物线型结构的油槽(1),且油槽(1)的深度从内径向外径逐渐增加。所述的油槽(1)的截面为矩形结构,所述的油槽摩擦片(2)能应用于湿式双离合变速箱中。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湿式离合器摩擦片内外径的基础上,将径向油槽改为抛物线型的油槽,且油槽的深度从内径往外径逐渐增加,使得摩擦片能快速排油,使摩擦副的冷却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擦片,尤其涉及一种湿式离合器用抛物线型的油槽摩擦片。
背景技术
湿式离合器的摩擦片都是具有一定形状的,离合器在工作过程中其摩擦片需具备快速排油的功能,并且油液能够带走摩擦片的热量,起到冷却的效果。
如附图1所示,图中,1为油槽区域,2为油槽摩擦片。如附图2所示,油液从右侧进入并从左侧输出,在离合器转动的过程中,现有技术的径向油槽的摩擦片在排油过程中出现的排油不畅的问题,使油液出现了回流现象。如附图3及附图4所示,以径向油槽为例,可知油液在相同的转速下,油槽区的径向速度远大于非油槽区的径向速度,由附图5可知油膜的厚度越大,其径向压力越小,因此,油槽摩擦片的结构对油槽排油速度的影响非常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物线型的油槽摩擦片,在不改变湿式离合器摩擦片内外径的基础上,将径向油槽改为抛物线型的油槽,且油槽的深度从内径往外径逐渐增加,使得摩擦片能快速排油,使摩擦副的冷却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抛物线型的油槽摩擦片,所述的油槽摩擦片上设有多个抛物线型结构的油槽,且油槽的深度从内径向外径逐渐增加。
所述的油槽的截面为矩形结构。
所述的油槽摩擦片能应用于湿式双离合变速箱中。
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高度差的抛物线型的摩擦片,其油槽形式是抛物线型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油槽的深度从内径往外径处发展时逐渐增加,增强油液从内径往外径发展时的压差流动;使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可以更快的排油,对于摩擦副能够起到更好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湿式离合器摩擦片内外径的基础上,将径向油槽改为抛物线型的油槽,且油槽的深度从内径往外径逐渐增加,使得摩擦片能快速排油,使摩擦副的冷却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油槽摩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油槽摩擦片排油时的油液流向图;
图3是油液在油槽摩擦片区域的径向速度分布图;
图4是油液在油槽区域的径向速度分布图;
图5是油膜厚度对径向压力的影响变化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抛物线型的油槽摩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抛物线型的油槽摩擦片在A-A面的剖面图。
图中,1油槽,2油槽摩擦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见附图6及附图7,一种抛物线型的油槽摩擦片,所述的油槽摩擦片2上设有多个抛物线型结构的油槽1,且油槽1的深度从内径向外径逐渐增加。
所述的油槽1的截面为矩形结构,即:将油槽摩擦片2从厚度方向切开并拉直,油槽1与油槽摩擦片2形成锯齿状结构。
所述的油槽摩擦片能应用于湿式双离合变速箱中,使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可以更快的排油,对于摩擦副能够起到更好的冷却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661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合器驱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汽车变速器同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