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吸能卷带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45882.6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15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孙慧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B62D1/19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袁威 |
地址: | 20181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曲 弯曲过渡 第一板 板安装部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安装孔 矩形槽 卷带 吸能 宽度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 一体成型的 菱形 垂直的 游离端 贯穿 溃缩 伸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吸能卷带,包括第一板安装部、与第一板安装部一体成型的卷曲部、从卷曲部的游离端伸出并且与第一板安装部相垂直的第二板安装部。其中,第一板安装部与第二板安装部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卷曲部中间部分设置一贯穿槽,当发生碰撞溃缩卷曲部被拉平时,贯穿槽呈菱形;第二板安装部与卷曲部之间具有弯曲过渡部分,该弯曲过渡部分的中间部分设置一矩形槽,该矩形槽沿弯曲过渡部分的宽度方向延伸,长度为弯曲过渡部分宽度的2/5~1/2。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吸能卷带。
背景技术
碰撞溃缩性能是汽车电动转向系统的重要指标,更是汽车转向系统被动安全的关键。吸能卷曲钢带是汽车转向系统溃缩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良好的工艺性及安装空间的适应性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如图1所示。卷曲钢带的两个安装孔分别与转向系统的支架相连,在溃缩过程中,钢带逐渐展开,并提供展开力,呈图2所示的扁平状。
但该种吸能卷曲钢带在溃缩过程中所提供的溃缩力不稳定,力值波动较大,不能满足国家法规对碰撞溃缩吸能的要求,乘员安全极易受到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对目前的卷曲吸能钢带进行了改进,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减小溃缩力波动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吸能卷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吸能卷带具有如下技术特征:包括第一板安装部、与第一板安装部一体成型的卷曲部、从卷曲部的游离端伸出并且与第一板安装部相垂直的第二板安装部。其中,第一板安装部与第二板安装部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卷曲部中间部分设置一贯穿槽,当发生碰撞溃缩卷曲部被拉平时,贯穿槽呈菱形;第二板安装部与卷曲部之间具有弯曲过渡部分,该弯曲过渡部分的中间部分设置一矩形槽,该矩形槽沿弯曲过渡部分的宽度方向延伸,长度为弯曲过渡部分宽度的2/5~1/2。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吸能卷带中,贯穿槽的最大宽度为卷曲部宽度的一半,贯穿槽的最小宽度为最大宽度的1/4~1/3。
本实用新型贯穿槽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可以由卷曲钢带展开力与展开半径及钢带宽度的关系由软件进行计算。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吸能卷带中,第一安装孔的尺寸大于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呈长圆形,第二安装孔的形状为圆形。该设计与现有技术相同,根据安装架的尺寸、形状进行确定。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吸能卷带中,第二板安装部游离端上设置有两个凸起片,凸起片内侧各设置有一弧形凹槽。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吸能卷带中,一个凸起片设置在第二板安装部侧端上,另一个凸起片的外边缘与矩形槽的边缘在同一条直线上。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吸能卷带中,第一板安装部的长度增加10mm。在发生溃缩时,有利于消除溃缩最后10mm行程时溃缩力下降的缺陷,进而提高在整个行程中吸能钢带溃缩力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吸能卷带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一方面,由于卷曲部中间部分设置一贯穿槽,当发生碰撞溃缩卷曲部被拉平时,贯穿槽呈菱形,保证了卷曲钢带的展开力波动控制在100N以内,消除溃缩力值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在卷曲钢带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卷曲钢带在始末端点处展开力的差值,有效解决了目前卷曲钢带在始末端展开力差异过大的问题,有效地保证了卷曲钢带展开力的稳定性,使溃缩过程中吸能钢带提供稳定的溃缩力,进而保证转向系统溃缩力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天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458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向器齿轮齿条啮合支撑结构
- 下一篇:一种轻量化电动助力转向器蜗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