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疼痛刺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39463.1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91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殷琴;申文;陆静;梁栋;陈立平;韩茜;许恒;袁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快易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0 | 代理人: | 赵秀英 |
地址: | 22100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橡皮筋 壳体 两组 左右两侧 连接杆 压块 疼痛刺激装置 本实用新型 手柄 限位块 弹簧 卡钩 内腔 医疗器械技术 表面中央 辅助诊断 内腔中央 疼痛刺激 疼痛感觉 镇痛效果 插接 通孔 痛症 位块 疼痛 医护 贯穿 治疗 制造 研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一种疼痛刺激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卡钩,两组所述卡钩之间设有两组橡皮筋,两组所述橡皮筋之间插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设有压块,所述压块位于橡皮筋的底部,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设有手柄,所述手柄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弹簧,所述壳体的内腔中央设有限位块,两组所述弹簧的顶部分别与限位块的底部左右两侧连接,所述限位块的表面中央贯穿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的内腔底部分别通过橡皮筋和压块来制造疼痛,使得疼痛刺激更加剧烈,便于疼痛感觉研究、镇痛效果评价和医护人员对痛症患者的辅助诊断与治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疼痛刺激装置。
背景技术
疼痛感是引发疼痛的刺激从受创部位或者病灶部位发出并传导至中枢神经、使人产生疼痛感知的过程。疼痛是人们求医问药的最常见原因。但因疼痛是人的主观感觉,只能靠患者自诉,其他人才知,否则,他人难以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因此很难对它下个定义。疼痛作为最普遍的临床症状之一,小到对患者生活质量,大到患者及家属的健康都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治疗疼痛,必须研究疼痛产生的机理以及不同疼痛程度下人体的感受和变化。科研机构对疼痛感觉研究和镇痛效果的评价研究也越来越多。疼痛的研究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传统的人工刺激法,方法过于简单,在刺激过程中,由于是人手来按压,所以力度很难稳定。通过观察压力计的刻度来读取刺激压力的大小,准确度不高。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疼痛刺激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疼痛刺激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装置过于简单,准确性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疼痛刺激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卡钩,两组所述卡钩之间设有两组橡皮筋,两组所述橡皮筋之间插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设有压块,所述压块位于橡皮筋的底部,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设有手柄,所述手柄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弹簧,所述壳体的内腔中央设有限位块,两组所述弹簧的顶部分别与限位块的底部左右两侧连接,所述限位块的表面中央贯穿设有通孔,所述手柄的顶部中央设有拉杆,所述拉杆的顶部贯穿通孔并延伸至壳体的上方,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顶部均设有气缸,两组所述气缸的顶部活塞杆之间设有连杆,所述拉杆的顶部与连杆的底部中央连接,所述壳体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内壁中央横向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设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端延伸至框架的外侧,所述滑杆的外端设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底部设有伸缩杆,所述滑槽的外侧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卡槽,所述滑杆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卡槽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左右两侧设有软垫。
优选的,所述卡钩上设有海绵套。
优选的,所述压块的底部设有带凸点的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拉杆上设有刻度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的内腔底部分别通过橡皮筋和压块来制造疼痛,使得疼痛刺激更加剧烈,便于疼痛感觉研究、镇痛效果评价和医护人员对痛症患者的辅助诊断与治疗,在壳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框架,通过滑杆和伸缩杆来调节宽度与高度,便于将该装置固定放置,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减少人为手误带来的失误,使滑杆与滑槽通过卡槽与卡块的卡接来固定,有效避免工作过程中滑杆滑出影响刺激结果,结构紧凑,刺激准确,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槽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未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394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桡动脉光学相干成像体外检测装置
- 下一篇:多参数健康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