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力过载保护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83062.1 | 申请日: | 201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93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田忠涛;周炜;黄晓凡;梁海彤;李文亮;高振铭;张禄;李军;耿晓轲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南洋(浙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3/00 | 分类号: | B60G3/00;B62D6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鹏举 |
地址: | 313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矩限制器 底盘框架 支撑件 过载保护机构 本实用新型 转子 负载机构 底盘 端座 车轮 承载 车轮轴心 地面接触 移动设备 转子轴心 运载车 滑脱 受力 运载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力过载保护机构,其包括负载机构,负载机构下设有底盘框架,所述底盘框架下方设有支撑件,底盘框架设有底盘端座,所述底盘端座与扭矩限制器的定子连接,扭矩限制器的转子与车轮连接,所述车轮轴心位于转子轴心下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扭矩限制器使得运载车运载负荷超过设定值时,扭矩限制器定子和转子滑脱相对运动,将有车轮承载的力转移到底盘框架下方设置的支撑件上,使得支撑件与地面接触而直接承载受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力过载保护机构。
背景技术
在通常的带车轮移动设备中,尤其是AGV(自动导引车)运行时,由于整个过程中负载都是由车轮支撑,如果其所承受的负载超过了设计范围(例如其他车辆碾压过AGV负载平台)时,会对AGV悬挂系统及车轮造成破坏,导致整个AGV损坏。
因此,需要对带轮的运载车进行过载保护。
发明内容
针对运载车悬挂系统及车轮承受较大负荷,容易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力过载保护机构,使得运载车悬挂系统及车轮承受较大负荷时,车轮轴心和悬挂系统相对移动,将承受的负荷通过设置的支撑件转移到底面,保护悬挂系统及车轮不因过载而损害。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运载车力过载保护机构,其包括负载机构,负载机构下设有底盘框架,所述底盘框架下方设有支撑件,底盘框架设有底盘端座,所述底盘端座与扭矩限制器的定子连接,扭矩限制器的转子与车轮连接,所述车轮轴心位于转子轴心下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扭矩限制器使得运载车运载负荷超过设定值时,扭矩限制器定子和转子滑脱相对运动,将有车轮承载的力转移到有底盘框架下方设置的支撑件上,使得支撑件与地面接触而直接承载受力。
进一步地,所述转子一端设有台阶、另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定子依次套设有阻件、转子、阻件、碟簧挡板、碟簧、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转子设有外螺纹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扭矩限制器通过锁紧螺母调节定子、转子相对阻件的摩擦力,从而调节扭矩限制器限制扭矩的大小,设定运载车的允许承载能力,调节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底盘端座包括连接盘、与连接盘连接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内设有向连接盘开口的装配腔,所述连接盘与所述定子螺栓连接,所述连接座与底盘框架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盘方便与定子连接,制造简单,所述装配腔与定子配合将扭矩限制器部分结构保护在封闭的腔内,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使得扭矩限制器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地,连接件一端与转子连接、另一端与车轮中心孔连接,所述连接件两端不在同一轴线上。连接件两端不在同一轴线上使得车轮相对扭矩限制器产生扭矩,两端的轴线距离里越大扭矩越大,同时连接件可以调整车轮圆心相对于扭矩限制器的圆周角,当圆周角为-90°时,车轮圆心位于转子的正下方;当当圆周角为0°或180°时,车轮圆心与转子在同一水平面上。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运载车力过载保护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运载车力过载保护机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E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底盘端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运载车力过载保护机构正常工作时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运载车力过载保护机构超负载时的示意图。
图中:1-负载机构、2-底盘框架、3-车轮、4-连接件、5-扭矩限制器、51-转子、511-台阶、52-定子、53-阻件、54-碟簧挡板、55-碟簧、56-锁紧螺母、6-底盘端座、61-连接盘、62-装配腔、63-连接座、9-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南洋(浙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航天南洋(浙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830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陆空两用仿生六足机器人
- 下一篇:带有无线监测控制系统的运梁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