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小曲率半径弯道的单轨游览列车牵引悬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55437.6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55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颜永风;宁邵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中车特种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5/04 | 分类号: | B61F5/04;B61F5/22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郑隽;吴婷 |
地址: | 41200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摇枕 本实用新型 转向架构架 回转支承 牵引杆 弯道 列车牵引 悬挂弹簧 悬挂装置 铰接 列车 牵引悬挂装置 转角 半径缩小 通过能力 车体 弹簧 支承 转弯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小曲率半径弯道的单轨游览列车牵引悬挂装置,包括悬挂弹簧(1)、摇枕(2)、回转支承(3)与牵引杆(8),回转支承设置在摇枕上,悬挂弹簧支承在转向架构架与摇枕之间,牵引杆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摇枕铰接,牵引杆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转向架构架铰接。本实用新型利用回转支承能360°自由旋转的特性,使车体相对转向架构架能够有很大的转角而不受弹簧的限制,大大的增强了单轨游览列车的弯道通过能力,本实用新型的牵引悬挂装置可使20座的单轨游览列车的最小转弯半径缩小至20m,大大的扩展了单轨游览列车的适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景区游览车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适用于小曲率半径弯道的单轨游览列车牵引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旅游市场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景区客流量不断增多,游览车的载客量也需要增加(单节车厢载客数达20人以上),因此单节车厢的长度也变长,能通过的弯道半径则随之减小,景区的游览车轨道在建设时会尽量减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景区一般山路崎岖,地面蜿延曲折,无法避免的会有曲率小的路段,这就限制了单轨游览列车的通过性能。
现有的跨坐式单轨列车受牵引悬挂装置结构(即转向架构架与车体的连接结构)的限制,其通过的最小弯道半径为50m左右(如由日本公司设计的重庆跨坐式单轨列车的最小通过弯道半径为50m,由庞巴迪公司设计的Monorail 300型跨坐式单轨列车的最小通过弯道半径为46m),不能满足游览市场的需求。
重庆单轨车的牵引悬挂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采用悬挂弹簧+横向限位档+横向止挡的方式,悬挂弹簧a传递垂向力,横向限位档b传递纵向力、横向止挡c限制车体相对转向架构架横向的最大位移。当列车通过弯道时,转向架构架d需与车体e形成一定的转角,转角越大则所能通过的弯道半径越小,由于悬挂弹簧直接与车体和转向架构架连接,转向架构架与车体之间形成一定转角时弹簧需发生横向位移,转角越大则弹簧所需发生的横向位移越大。弹簧设计好后其横向位移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其极限横向位移量则有发生失去稳定或自身损坏的风险,从而限制了转向架构架与车体之间的转角,使列车所能通过的最小弯道半径受限。同时,弹簧具有一定的横向刚度,当弹簧发生横向位移时,在车体与转向架构架之间会形成一对旋转力矩,该力矩会增加导向轮的受力,影响游览车的稳定性。
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能适应小曲率半径弯道的牵引悬挂装置,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小曲率半径弯道的单轨游览列车牵引悬挂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小曲率半径弯道的单轨游览列车牵引悬挂装置,包括悬挂弹簧1、摇枕2与回转支承3,所述摇枕设置在车体底架4与转向架构架5之间,所述回转支承设置在摇枕上,所述回转支承的外圈与内圈可相对转动,所述车体底架与回转支承的外圈或内圈固连,同时所述摇枕与回转支承的内圈或外圈固连,所述悬挂弹簧支承在转向架构架与摇枕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悬挂装置还包括横向限位档6与横向止挡7,所述横向限位档设置在摇枕底部,所述横向止挡设置在转向架构架顶部,横向限位档底部伸入横向止挡构成的空隙中。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悬挂装置还包括牵引杆8,所述牵引杆的长度方向沿与转向架走轮轴心线垂直的方向设置,牵引杆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摇枕铰接,牵引杆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转向架构架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杆为分布在横向限位档两侧的两根,且两根牵引杆与摇枕构成Z 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摇枕用于固连回转支承的区域设置成下凹结构,以防止因增加了回转支承而使车体与转向架构架的距离过远,降低车体重心,使车体重心更趋于平衡。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中车特种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株洲中车特种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554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