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大蒜播种机的正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07257.0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97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滕河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滕河泽 |
主分类号: | A01C9/00 | 分类号: | A01C9/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66799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轴 滑筒 通孔 齿轮 大蒜播种机 一端设置 左右两侧 连接板 穿插 转动 本实用新型 气缸连接头 板顺时针 播种部件 传动带轮 前端设置 倾斜固定 中间设置 组合技术 上端 大蒜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大蒜播种机的正芽装置,属于播种部件的组合技术领域。包括滑筒,滑筒上端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通孔Ⅰ,通孔Ⅰ内穿插有转轴Ⅰ,转轴Ⅰ的中间倾斜固定有正芽板,转轴Ⅰ可以带动正芽板顺时针转动,转轴Ⅰ的一端设置有气缸连接头,滑筒的左右两侧通过转轴Ⅰ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前端设置有通孔Ⅱ,通孔Ⅱ内穿插有转轴Ⅱ,转轴Ⅱ的中间设置有齿轮,滑筒上部的前侧设置有缝隙,齿轮的后侧伸到缝隙内,转轴Ⅱ的一端设置有传动带轮。该装置通过齿轮的转动能够有效的给大蒜正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大蒜播种机的正芽装置,属于播种部件的组合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蒜又叫蒜头、大蒜头、胡蒜、葫、独蒜、独头蒜,是蒜类植物的统称。半年生草本植物,百合科葱属,以鳞茎入药。大蒜呈扁球形或短圆锥形,外面有灰白色或淡棕色膜质鳞皮,剥去鳞叶,内有6~10个蒜瓣,轮生于花茎的周围,茎基部盘状,生有多数须根。播种时用的大蒜为大蒜瓣,大蒜瓣上有蒜芽,芽尖在大蒜瓣的芽尖外面,在种植大蒜时最好使蒜芽朝上,蒜芽朝上播种能够使大蒜长出后均匀、周正,蒜苔长出后粗壮、弯曲小。
目前的大蒜播种机在播种时一般都是直接将大蒜投入到地里或者是采用螺旋管的方式给大蒜正芽,但是螺旋管的正芽效果不是很好,还是会存在很多大蒜是芽朝下掉落到地里的情况。
因此,现有技术当中急需一种在使用大蒜播种机时播种大蒜时能够有效给大蒜正芽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大蒜播种机的正芽装置。该装置通过齿轮的转动能够有效的给大蒜正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大蒜播种机的正芽装置,包括滑筒,滑筒上部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通孔Ⅰ,通孔Ⅰ内穿插有转轴Ⅰ,转轴Ⅰ的中间倾斜固定有正芽板,转轴Ⅰ可以带动正芽板转动,转轴Ⅰ的一端设置有气缸连接头,滑筒的左右两侧通过转轴Ⅰ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前端设置有通孔Ⅱ,通孔Ⅱ内穿插有转轴Ⅱ,转轴Ⅱ的中间设置有齿轮,滑筒上部的前侧设置有缝隙,齿轮的后侧伸到缝隙内,转轴Ⅱ的一端设置有传动轮。
作为优选,正芽板包括位于底部的底板,底板底面的后侧设置有连接孔,转轴Ⅰ穿过连接孔并与连接孔焊接在一起,底板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挡板Ⅰ。
作为优选,底板和连接孔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优选,挡板Ⅰ为直角梯形结构,底板的长度大于挡板Ⅰ底边的长度。
作为优选,正芽板转动的角度范围为0~70度。
作为优选,缝隙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挡板Ⅱ。
作为优选,齿轮伸到缝隙内的部分最边缘处距离滑筒内侧面的距离为0~5mm。
作为优选,滑筒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优选,滑筒包括设置在后侧的U型板Ⅰ,U型板Ⅰ下部的前侧设置有U型板Ⅱ,U型板Ⅱ上端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挡板Ⅲ。
作为优选,挡板Ⅲ的前侧留有缝隙,挡板Ⅲ的前端设置有挡板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大蒜播种机的正芽装置在转轴Ⅰ的中间倾斜固定有正芽板,转轴Ⅰ可以带动该正芽板转动,转轴Ⅰ的一端设置有气缸连接头,使用时该气缸连接头连接到气缸上,当大蒜落到正芽板上时,气缸带动转轴Ⅰ向前转动,从而带动正芽板前端向下转动,从而使落到正芽板上的大蒜落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滕河泽,未经滕河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72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马铃薯种行覆土种植机
- 下一篇:用于大蒜播种机的插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