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舰船纵向尺度声场模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81301.2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55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远;张承科;牟伟;欧阳凌浩;孙晓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15/06 | 分类号: | G01S15/06;G01S7/539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高燕燕;付雷杰 |
地址: | 443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舰船 纵向 尺度 声场 模拟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舰船纵向尺度声场模拟系统,在传统的舰船模拟的基础上,增加了舰船声场纵向尺度特征,而且模拟舰船的尺度可调节,能够模拟具有不同声场纵向尺度特征的舰船。本发明通过收放系统对位于尾部壳体内的点声源进行布放或回收,从而使得点声源沿舰船长度方向的布设长度发生变化,因此可以模拟不同纵向长度特征的舰船声场,且操作方便,使用灵活;通过采用主动声模拟段能够接收主动声引信信号并重构该信号,通过独立的发射单元将重构信号发射出去,其发射强度可控,可以实现不同舰船目标强度和不同舰船速度的模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接触扫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舰船纵向尺度声场模拟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促使水雷引信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舰船声场特征的分析越来越深入,不断提出新的水雷引信抗扫技术。水雷引信通过接收、识别纵向尺度声场来判断舰船目标,同时还利用主动声引信进行目标的最终确认,也就要求声扫雷装置更加复杂、庞大,极大的增加了扫雷作业的难度。
当前国际主流的舰船声场模拟装备仍然是基于舰船声场强度、频谱等特征进行模拟,容易被新型水雷识别而抗扫,并且也不具有主动声模拟能力,不能对付水雷主动声引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舰船纵向尺度声场模拟系统,在传统的舰船模拟的基础上,增加了舰船声场纵向尺度特征,而且模拟舰船的尺度可调节,能够模拟具有不同声场纵向尺度特征的舰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舰船纵向尺度声场模拟系统,包括辐射声源分系统、控制分系统、收放分系统和壳体,所述辐射声源分系统、控制分系统和收放分系统均位于壳体内;
所述辐射声源分系统包括多个具有不同频谱特征的点声源,所述点声源沿舰船长度方向分散布设,分别用于在辐射信号的驱动下模拟舰船的不同部位的噪声;
所述壳体为回转体形式,包括头部、中部和尾部,其中头部与中部固定连接,中部与尾部活动连接,头部、中部采用水密设计,尾部采用内部浸水设计;
所述控制分系统,用于产生所述辐射声源分系统的辐射信号;
所述收放分系统,用于布放或回收位于尾部壳体内的点声源。
进一步地,所述辐射声源分系统包括中频发声器、低频发声器和高频发声器,其中,所述中频发声器位于所述壳体的头部,用于辐射位于舰船中部的辅机噪声,其辐射面与壳体结构共形;所述低频发声器位于所述壳体的中部,用于辐射位于舰船中后部的主机噪声;所述高频发声器位于所述壳体的尾部,用于辐射位于舰船尾部的螺旋桨噪声。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采用分段结构,所述头部和尾部各成一段,所述中部分为三段,各段之间均采用卡箍水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收放分系统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尾部,包括水下绞车和导缆装置,所述高频发声器与电缆连接,通过对电缆的收放实现高频发声器的布放与回收。
进一步地,所述收放分系统还包括位于高频发声器后端的阻力帽,用于在拖曳状态时确保高频发声器达到设定深度,所述阻力帽拖曳时成展开状态,回收到航行体内时成收缩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的模拟系统还包括主动收发声源分系统,主动收发声源分系统包括收发一体换能器和主动声信号处理模块;
主动声信号处理模块,在捕获到未知的主动声探测信号时,对探测信号的脉冲参数进行实时估计,同时将预先设定的所模拟舰船的多普勒频移、脉冲展宽、目标强度参数加入主动声探测脉冲中,形成重构的回波模拟信号;
收发一体换能器在控制分系统的驱动下,将所述回波模拟信号发射出去。
进一步地,所述辐射声源分系统还包括气囊,所述气囊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尾部,通过气管与低频发声器水密连接,用于平衡低频发声器的水下静压。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头部为平头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13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