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组鉴别小管福寿螺的特异性引物对及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570982.2 申请日: 2018-12-21
公开(公告)号: CN109486966B 公开(公告)日: 2021-09-14
发明(设计)人: 胡薇;李健;朱世林;冉甄;易存;相慢玉;郭云海;张仪 申请(专利权)人: 复旦大学
主分类号: C12Q1/6888 分类号: C12Q1/6888;C12N15/11
代理公司: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代理人: 郑权
地址: 200433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组 鉴别 福寿 特异性 引物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一组基于PCR快速鉴别小管福寿螺的种特异性引物,其序列为:上游引物为SEQ ID NO:1或其互补序列;下游引物为SEQ ID NO:2或其互补序列。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对小管福寿螺进行特异性检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取目标样本的基因组DNA;(2)以所提取的目标样本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用本发明提供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3)对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观察目标位置是否出现特异性条带来判断福寿螺的种类是否为小管福寿螺。本发明的特异性引物用于鉴别小管福寿螺具有检测过程快、检测结果准确、分别率高、可靠性强等优点,可实现大量样品的高通量检测,方法操作简便易行,检测成本极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鉴别小管福寿螺的特异性引物对及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福寿螺隶属于软体动物们(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新进腹足目(Caeogastropoda),瓶螺科(Ampullariidae),福寿螺属(Pomacea Perry,1810)。福寿螺自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食物引种并定殖到我国,但由于其口味欠佳而被人们弃养,并在田间大量繁殖;目前该螺已迅速扩展到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江西、四川、重庆、湖南和安徽等省份并为害成灾。福寿螺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其中小管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1822)是我国首批列入的外来入侵物种。2010年我国首次报道有福寿螺属的另一个种斑点福寿螺P.maculata存在(潘颖瑛等,2010),且被检出有广泛分布(Lv et al.,2012)。以上两种福寿螺对我国的侵入造成危害了广泛的水稻种植区,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这两种福寿螺是我国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中间宿主,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感染者的症状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发热、昏迷、精神失常等,严重者可造成死亡或有后遗症。浙江温州和福建长乐等地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均由食用福寿螺引起。福寿螺成为我国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的重要中间宿主,也引起广泛寄生虫学者们的重视。小管福寿螺与斑点福寿螺为同属的近缘物种,在栖息环境、形态特征等诸多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均具备高度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强大的繁殖力。但二者对于杀螺药的敏感性、各种环境的适应性、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易感性均未见有恰当的评估。因此,快速鉴别自我国不同地区的两种福寿螺,为研究福寿螺的遗传和进化提供了依据,对于我国研究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有重要意义。

由于依据传统外观形态特征很难进行福寿螺种类的准确鉴定,虽然可通过其内部的解剖学特征来辨别两种福寿螺,但操作复杂,同时依赖鉴别人丰富的操作经验。分子鉴定具有快速准确及简便的优点,目前公布的分子鉴别手段,包括:(1)PCR扩增福寿螺细胞色素氧化酶C(COX1)测序比对已鉴定具体螺种(Lv et al.,2012);(2)多重PCR辅助鉴定具体螺种(201610022843.0)。但上述方法前者依赖于测序结果的比对,耗时较长。而且两种方法皆基于线粒体基因,但线粒体基因是母系遗传,子代的线粒体基因和母本一致,而小管福寿螺与其他福寿螺存在杂交种,当检测对象是杂交种时,前述两种方法会将杂交种判断为纯种,无法区分小管福寿螺和以小管福寿螺为母本的杂交种,所以上述两种方法并非是较佳的鉴别分子标记。因此,本领域急需开发一种能够快速、准确的鉴别小管福寿螺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组能有效鉴别小管福寿螺的特异性引物对及方法和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组鉴别小管福寿螺的特异性引物对,其核苷酸序列为:

Pc-F:5’-ATGATAGCATCGCATCTTCT(如SEQ ID NO:1所示),或其互补序列;

Pc-R:5’-TCGTTGTTGGCACTTCTAA(如SEQ ID NO:2所示),或其互补序列。

本发明还提供基于PCR快速鉴别小管福寿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提取待测福寿螺样本的基因组DNA;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09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