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细菌鞭毛的培养方法及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569056.3 申请日: 2018-12-21
公开(公告)号: CN109439724A 公开(公告)日: 2019-03-08
发明(设计)人: 刘芳喆;史量全;石芸 申请(专利权)人: 刘芳喆
主分类号: C12Q1/02 分类号: C12Q1/02
代理公司: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代理人: 王程远
地址: 028000 内蒙古自治区*** 国省代码: 内蒙古;1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培养槽 细菌 接种 细菌鞭毛 种检测 鞭毛 观察 微生物检测技术 琼脂培养基 病原细菌 恒温培养 结果观察 生物安全 无菌条件 接种环 密封盖 菌种 微生物 融化 直观 隔离 检测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检测细菌鞭毛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培养槽内加入融化好的浓度在0.3‑0.5%琼脂培养基,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在培养槽的一端接种一环菌种,盖好培养槽的密封盖;将接种好细菌的培养槽放于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观察;培养一段时间,观察细菌在接种区域的变化情况,即可判断该细菌是否具有鞭毛。本发明操作简单,非常适合微生物初学者操作,结果观察比较直观;细菌和观察者始终隔离,生物安全程度比较高,非常适合病原细菌鞭毛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检测细菌鞭毛的培养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在某些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少则1-2根,多则可达数百根。这些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鞭毛的长度常超过菌体若干倍。细菌的鞭毛自细胞膜长出,游离于细菌细胞外,由远端的鞭毛丝、近端的鞭毛钩和埋置在细胞壁和细胞膜中的基体组成。鞭毛丝,亦称丝状体,位于鞭毛钩以外的远端部分。鞭毛钩,亦称钩形鞘,是连接鞭毛丝和基体之间的部分。基体,又称基粒,连接于鞭毛钩的近端,是鞭毛中最为复杂的结构,保护一条中心杆和与其相连的2~个4环。革兰氏阳性细菌菌的基体由S环、M环构成,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基体由L环、P环、S环、M环构成。在大肠杆菌中,L环与细胞壁外膜相连,P环与细胞壁中的肽聚糖层相连,S环位于周质间隙,M环与细胞质膜(有时也称作内膜)相连,这四个环由中心杆连接。

细菌鞭毛的运动方式是旋转运动的。鞭毛丝是半坚硬的“螺旋桨”,由基体带动而推动细菌前进。鞭毛钩比较灵活,相当于鞭毛的“万能关节”。基体起着固定的作用,又是鞭毛运动的关键部件。中心杆相当于“传动杆”,它穿过L环、P环和S环,可以自由转动。这三个环固定在细胞壁和细胞膜上,起着轴承的作用。M环牢固地固定在中心杆的向心末端,而与细胞质膜之间可以自由转动,相当于鞭毛的“发动机”。

细菌鞭毛是自然界最小的旋转纳米马达之一,每分钟旋转高达6万转。为了正常地发挥功能和推进细菌运动,这种鞭毛需要它的所有组分组装在一起来以便进行精确的测量。鞭毛中心杆起着传动轴的作用,将来自位于细胞内部(即细胞质)中的鞭毛“发动机”的力矩传递到细胞外部的鞭毛丝中。这种中心杆自我组装成具有大约25纳米长的结构。

根据鞭毛的数量和部位,可将鞭毛菌分成4类:①单毛菌;②双毛菌;③丛毛菌:菌体一端或两端有一丛鞭毛;④周毛菌:菌体周身遍布鞭毛。

鞭毛是细菌的特殊构造,鞭毛的功能是使细菌具有运动能力。鞭毛的功能包括:①鉴定价值,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菌能否运动可用于鉴定。②致病作用:鞭毛运动能增强细菌对宿主的侵害,因运动往往有化学趋向性,可避开有害环境或向高浓度环境的方向移动。③抗原性:鞭毛具有特殊H抗原,可用于血清学检查。常用的检测细菌鞭毛的方法主要有悬滴法、染色法、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法及滤纸桥培养法(琼脂挖槽法)。

悬滴法:取细菌培养液滴加到凹玻片上,在暗显微镜上观察,适合于非致病性细菌的鞭毛检测。

染色法:取培养好的细菌制成涂片,用鞭毛染色液进行染色,显微镜观察结果,适合于非致病性的细菌鞭毛检测,染色操作比较麻烦,必须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法:在无菌条件下,取灭菌好的接种针沾取细菌垂直刺入半固体培养基接种针原路返回,如果细菌有鞭毛会沿穿刺线向周围扩散生长,如果没有鞭毛则细菌会沿穿刺线生长;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容易操作,操作的时候手抖,穿刺出来不是直线,而是来回抖动的,会使结果不容易判断。

滤纸桥培养法(琼脂挖槽法):将培养基中间挖1cm宽的槽,槽的两侧用无菌滤纸链接,将细菌接种到滤纸条的一侧,放到37℃进行培养,如果滤纸的另一侧有细菌生长则说明细菌有鞭毛。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观察到结果。

目前并没有一种检测方法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的初学者,用来检测非致病性细菌和致病性细菌的方法,特别是对于致病菌尤其是人畜共患的细菌,会对观察者造成潜在的危害。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芳喆,未经刘芳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90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