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含5-氟尿嘧啶的层层自组装纳米载体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67956.4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3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樊晔;方云;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1 | 分类号: | A61K9/51;A61K31/513;A61K47/34;A61P35/00;B82Y5/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含 嘧啶 层层 组装 纳米 载体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含5‑氟尿嘧啶的层层自组装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以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纳米CaO与具有营养功效且可降解的聚谷氨酸的反应产物聚谷氨酸钙为固体模板,并以聚谷氨酸和岩藻多糖连同5‑氟尿嘧啶层层吸附于固体模板表面,以HCl/EDTA溶液去除聚谷氨酸钙模板,制备出具有缓释抗肿瘤作用的层层自组装纳米粒子γ‑PGA‑5‑FU‑Fucoidan‑γ‑PGA‑5‑FU‑Fucoidan‑γ‑PGA‑Fucoidan。该方法利用模型药物参与自组装,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易于操作和重复,便于工业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5-氟尿嘧啶的层层自组装纳米载体及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靶向给药技术的深入研究及发展,表面修饰的药物载体技术逐渐成为研究重点。将药物通过增溶或枝接包覆于载体之内,不但可以缓解药物进入体内迅速降解或代谢,提高生物利用度,而且可以减少药物的用量,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效,减少施药次数,改善患者的依从性。
传统方法以磷脂为基质的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涉及到制备过程需要引入有机溶剂,且制备过程较为复杂;脂质体的渗透性也较差,从而具有药物缓释时间过长等缺点。而采用单碳链两亲物质所制备的囊泡药物载体虽然具有良好的药物渗透性,但其对环境的敏感性过高,pH值或离子强度的变化均会引起载体的变化或解体,所以此囊泡类载体目前仅具有潜在应用可能。
层层自组装技术是利用分子间各种相互作用力实现不同分子间自组装的超分子技术,组装技术简单,可选用的材料范围较广。目前层层自组装技术主要利用静电沉积技术,所用固体模板包括纳米SiO2或CaCO3,所用材料多为嵌段共聚物或高分子物质,作为载体的生物相容性相对较差,且仅利用核壳结构内核载药,载药量相对较小;此外SiO2或CaCO3相比于纳米CaO缺少抗菌特性,且CaO可先于水分子结合为Ca(OH)2而有利于后续与酸性基团的进一步反应,从而改性为其他固体模板。
利用固体模板事先吸附所包埋药物,可进一步减少传统技术载体成型后再包埋、包埋效率低以及仅包埋单层药物的劣势,提高包埋效率,简化工艺过程。因此发展具有生物活性物质为囊材的包含药物的层层自组装纳米载体,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层层自组装载药量低、药物缓释时间短及载药体系耐酸性差的问题。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5-氟尿嘧啶的层层自组装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同时包含药物进行的超分子自组装过程,所形成的纳米载体具有药物载体应用价值;并且该纳米载体的原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易于操作和重复,便于工业化。
首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5-氟尿嘧啶的层层自组装纳米载体,所述自组装纳米载体最内层为聚谷氨酸,向外依次为5-氟尿嘧啶、岩藻多糖、聚谷氨酸、5-氟尿嘧啶、岩藻多糖、聚谷氨酸,其中,最内层的聚谷氨酸的制备方法是将纳米CaO和聚谷氨酸交联后得到聚谷氨酸钙再去除CaO得到聚谷氨酸。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自组装纳米载体的粒径为50~100n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5-氟尿嘧啶的层层自组装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将纳米CaO在600~800℃干燥1~2h后,在干燥器中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79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载药白蛋白微粒或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去氧肾上腺素缓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