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数据轨迹分析平台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567422.1 | 申请日: | 2018-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7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 发明(设计)人: | 苏佳琳;杨文鑫;徐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文鑫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H04N7/18;G06F11/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轨迹分析 平面曲线 停车场 大数据 连续视频 曲线特征 行驶轨迹 服务器端 曲线判断 设备连接 设备内部 湿度测量 拍摄 车体 竖杆 | ||
1.一种大数据轨迹分析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轨迹分析设备,位于大数据服务器端,用于接收对停车场内拍摄所获得的连续视频画面,并基于对停车场内拍摄所获得的连续视频画面进行车体轨迹分析,以获得停车场内各个车辆的各个行驶轨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数据轨迹分析平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轨迹分析设备中,获得的停车场内各个车辆的各个行驶轨迹为各个平面曲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数据轨迹分析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还包括:
曲线判断设备,设置在停车场内的竖杆上,与所述轨迹分析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各个平面曲线,对每一个平面曲线执行以下处理:对所述平面曲线的曲线特征进行识别,以基于识别到的曲线特征判断对应车辆是否为可疑车辆;
在所述曲线判断设备中,将所述平面曲线的曲线与各个可疑轨迹曲线进行分别匹配,在与某一个可疑轨迹曲线匹配成功时,判断对应车辆为可疑车辆;
现场警示设备,设置在停车场内的竖杆上,与所述曲线判断设备连接,用于基于所述曲线判断设备的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现场报警动作;
引脚分析设备,与轨迹分析设备连接,用于统计轨迹分析设备当前存在数据输出的各个引脚的数量,以作为即时引脚数量输出;
数量判断设备,与所述引脚分析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即时引脚数量,并在所述即时引脚数量是预设数量阈值的两倍以上时,发出第一控制指令,在所述即时引脚数量是预设数量阈值的一倍以上时,发出第二控制指令,在所述即时引脚数量小于预设数量阈值时,发出第三控制指令;
所述数量判断设备包括数据接收组件和指令解析组件,所述数据接收组件和所述指令解析组件连接;
总线调节设备,与所述数量判断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时,实现对轨迹分析设备和曲线判断设备之间的数据总线的传输速率的调节;
所述现场警示设备还与数据分析设备连接,用于接收内部湿度数据,并在内部湿度数据不在预设湿度范围内时,进行相应的语音报警操作;
所述现场警示设备包括信号解析单元和语音报警芯片,所述信号解析单元与所述语音报警芯片连接;
第一检测设备,设置在轨迹分析设备的外壳上,用于对轨迹分析设备的外壳上的湿度执行现场检测操作,以获得第一湿度数据;
第二检测设备,设置在曲线判断设备的外壳上,用于对曲线判断设备的外壳上的湿度执行现场检测操作,以获得第二湿度数据;
第三检测设备,设置在现场警示设备的外壳上,用于对现场警示设备的外壳上的湿度执行现场检测操作,以获得第三湿度数据;
数据分析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一检测设备、第二检测设备和第三检测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湿度数据、所述第二湿度数据和所述第三湿度数据,并对所述第一湿度数据、所述第二湿度数据和所述第三湿度数据执行加权估算操作,以获得所述轨迹分析设备的内部湿度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权重值大于所述第二权重值且大于所述第三权重值,所述第一权重值取值范围在0.5到2之间,所述第二权重值和所述第三权重值的取值范围在0.25到1之间;
其中,在所述总线调节设备中,实现对轨迹分析设备和曲线判断设备之间的数据总线的传输速率的调节包括:加快轨迹分析设备和曲线判断设备之间的数据总线的传输速率以使得所述传输速率与所述即时引脚数量成正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数据轨迹分析平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数据分析设备中,对所述第一湿度数据、所述第二湿度数据和所述第三湿度数据执行加权估算操作,以获得所述轨迹分析设备的内部湿度数据包括:将所述第一湿度数据和第一权重值相乘以获得第一乘积,将所述第二湿度数据和第二权重值相乘以获得第二乘积,将所述第三湿度数据和第三权重值相乘以获得第三乘积,将所述第一乘积、所述第二乘积和所述第三乘积相加以获得所述内部湿度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数据轨迹分析平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总线调节设备中,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时,维持轨迹分析设备和曲线判断设备之间的数据总线的传输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文鑫,未经杨文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742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