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轮罩门槛密封条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95312.9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80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扈健;刘绍娟;李卉;和丽梅;李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20 | 分类号: | B60J10/20;B60J10/84;B62D25/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詹浩萍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门槛 密封条 | ||
一种汽车轮罩门槛密封条,包括轮罩密封段、门槛密封段,以及接角;轮罩密封段包括“O”型管和“Y”形管,“Y”形管的底部与“O”型管表面结合,“O”型管通过紧固件装配至门内板,“Y”形管的两个尖点分别与侧围、门内板过盈配合形成密封;门槛密封段包括“L”型边和“U”形管,“U”形管的两个开口与“L”型边的第一端结合形成密封圈,“L”型边的第一端通过紧固件装配至门槛饰板,第二端与门内板的包边区域过盈配合形成密封,“U”形管的弧形面与侧围形成过盈配合。本发明通过1件密封条实现了原来2件密封条的功能结构,实现后侧门下半段无缝全面密封,感知效果佳,人机体验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门附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轮罩门槛密封条。
背景技术
市场上存在部分车型后侧门下部门分缝直接分在轮缘处(如图1所示),这种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1.门分缝位置直接面向车轮运动面,虽然有轮罩饰板,但是在行驶过程中随车轮惯性带起的泥水、砂石将对门内板及内部其他零件造成一定冲击,导致门内板生锈、门洞大量积灰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此处需要设计轮缘密封条;
2.门槛饰板区域也会受到来自车轮及地面弹起的砂石冲击,并且有灰尘及噪音从此区域可传递至车内,会导致门槛区域钣金受损、门洞积灰、NVH下降客户感知下降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设计门槛密封条。
目前行业中轮缘密封条及门槛密封条同时存在的车型有以下几种设计方式:
(1)方案1:轮缘密封条及门槛密封条同时装配在后侧门上(如图2)。
方案1分析:此方案车型应用最多,感知最佳,人机较优,但其存在一定问题:轮缘密封条及门槛密封条分别装配,中间有一定装配间隙,存在密封--漏灰问题和NVH--噪声增大问题。
(2)方案2:两密封条同时装配在侧围上(如图3)。
方案2分析:开门可见两密封条,感知差,裤腿位置易沾灰,人机差。
(3)方案3:轮缘密封条装配在门上,门槛密封条装配在侧围上。
方案3分析:开门可见门槛密封条,感知差,轮缘密封条及门槛密封条配合间隙大于方案1及方案2,漏灰及NVH问题较严重。
(4)方案4:门槛密封条装配在门上,轮缘密封条装配在侧围上;
方案4分析:开门可见轮缘密封条,感知差,两密封条配合间隙大于方案1及方案2,漏灰及NVH问题较严重,市场无此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轮罩门槛密封条,通过1件密封条实现了原来2件密封条的功能结构,实现后侧门下半段无缝全面密封,感知效果佳,人机体验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轮罩门槛密封条,所述汽车轮罩门槛密封条设在门槛饰板与门内板之间,包括侧立设置的轮罩密封段、水平设置的门槛密封段,以及连接轮罩密封段、门槛密封段并均匀过渡的接角;
其中,所述轮罩密封段包括“O”型管和“Y”形管,“Y”形管的底部与“O”型管表面结合,所述“O”型管通过紧固件装配至门内板,所述“Y”形管的两个尖点分别与侧围、门内板过盈配合形成密封;
所述门槛密封段包括“L”型边和“U”形管,“U”形管的两个开口与“L”型边的第一端结合形成密封圈,所述“L”型边的第一端通过紧固件装配至门槛饰板,第二端与门内板的包边区域过盈配合形成密封,所述“U”形管的弧形面与侧围形成过盈配合,所述轮罩密封段、门槛密封段和接角均为柔性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O”型管、“L”型边均由密实胶形成,所述“Y”形管、“U”形管均由发泡胶形成泡管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953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