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智能化公交专用道的通行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59117.0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0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苏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以捷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87 | 分类号: | G08G1/08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3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智能化 公交 专用 通行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智能化公交专用道的通行控制系统及方法,其中,该系统包括:交通信号灯阵列,用于向社会车辆指示公交专用道对社会车辆的可用状态;公交车载系统,用于定位公交车辆的位置以及公交车辆的行驶速度;信号控制机,分别与交通信号灯阵列、公交车载系统连接,用于根据公交车辆的位置信息和行驶速度,确定公交车辆到达公交专用道的入口的时间,并根据公交车辆到达公交专用道的入口的时间生成针对交通信号灯阵列的控制策略,按照该控制策略控制交通信号灯阵列。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提前清空公交专用道,保证公交车辆优先通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交通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智能化公交专用道的通行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严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经成为共识。公交专用道是公交优先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方面取得不错的效果。然而普通公交专用道适用于公交车流量较大的城市道路,对于公交车流量较小而社会车流量较大的城市道路,开辟公交专用道会造成社会车道条数的减少,通行能力利用率的降低,并有可能增加社会车辆的平均延误和交通系统的脆弱性。而不开辟公交专用道,又会导致公交线路运营状况变差,进而影响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为此一些城市为公交专用道设置了通行时间,如在早晚高峰期外的时间,社会车辆可以借用公交车道通行。然而在社会车辆较多的情况下,同样会影响公交车辆的通行效率。因此,如何协调公交优先与道路资源利用率较低之间的矛盾,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智能化公交专用道的通行控制系统及方法,能够保证公交车辆优先通行,在不影响公交车辆通行的情况下,允许社会车辆占用公交专用道,有助于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率。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智能化公交专用道的通行控制系统,包括:
交通信号灯阵列,沿平面交叉路口的公交专用道的行驶方向间隔设置在公交专用道的地面上,和/或纵向间隔设置在公交专用道与相邻的社会车道之间的地面上,用于向社会车辆指示公交专用道对社会车辆的可用状态;
公交车载系统,用于定位公交车辆的位置以及公交车辆的行驶速度;
信号控制机,分别与所述交通信号灯阵列、所述公交车载系统连接,用于根据公交车辆的位置信息和行驶速度,确定公交车辆到达公交专用道的入口的时间,并根据公交车辆到达公交专用道的入口的时间生成针对所述交通信号灯阵列的控制策略,并按照所述控制策略控制所述交通信号灯阵列。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公交专用道包括上游通行区域、公交停靠区域以及下游通行区域,所述通行控制系统还包括:
车辆监测节点,与所述信号控制机连接,用于监测所述上游通行区域、所述公交停靠区域以及所述下游通行区域内的社会车辆,以获取各区域内社会车辆的车速信息,并反馈给所述信号控制机;
所述信号控制机具体用于:
根据公交车辆的位置信息和行驶速度,确定公交车辆到达所述上游通行区域的入口的时间T1;
根据各区域内社会车辆的车速信息,确定所述上游通行区域内社会车辆清空时间t1、所述公交停靠区域内社会车辆清空时间t2以及所述下游通行区域内社会车辆清空时间t3;
根据公交车辆的行驶速度以及所述上游通行区域的路段长度,确定公交车辆从所述上游通行区域的入口到达所述公交停靠区域的入口的时间T2;
根据公交车辆的行驶速度以及所述公交停靠区域的路段长度,确定公交车辆从所述公交停靠区域的入口到达所述下游通行区域的入口的时间T3;
当T1≤t1时,控制所述上游通行区域处的交通信号灯发出禁止通行光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以捷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以捷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91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氰烷基取代的四取代烯烃衍生物及其合成
- 下一篇:油井试油装置及试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