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靠背横梁的制作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19662.7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18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徐先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宏升鑫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33;B29L3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5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靠背 横梁 制作 模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靠背横梁的制作模具,涉及汽车零件模具技术领域,包括动模座板、定模座板、底板和顶板;底板上端面固定有内设注塑嘴的下芯座,底板上端面滑移设置有左楔块和右楔块,左楔块一侧固定有两个导向柱,下芯座侧壁开设有通孔,右楔块朝向下芯座的一侧固定有导向环,左楔块和右楔块的顶端均开设有斜滑槽;顶板下端面固定有上芯座,上芯座侧壁开设有半圆槽,顶板下端面固定有两个压块,压块的两端均固定有斜杆。通过压块与左楔块和右楔块的联动配合使得上芯座、下芯座和导向柱之间形成注塑空间,用于注塑汽车靠背横梁,本发明可实现汽车靠背横梁的一体注塑成型,配合精准,大大提高了汽车靠背横梁的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件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靠背横梁的制作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汽车工业迅速发展,轿车的车型不断更新,人们对轿车的要求不仅仅是造型优美的外观,而且更注重于内部装饰的舒适性、整体性、功能性和安全性。引起汽车所需的零件也纷繁复杂,现有的汽车零件主要由塑料材料注塑而成。
汽车零件中,汽车靠背横梁为汽车内部部件之一,是汽车座椅的安全保障,其结构参照图5所示,外形呈“凹”字形且表面有注塑形成的孔。现有技术方案采用的方案以多次注塑成型为主,多次注塑会造成其结构强度降低,安全性变差,同时加工耗时耗力,影响注塑加工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成型注塑、的汽车靠背横梁的制作模具。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汽车靠背横梁的制作模具,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动模座板和定模座板,所述定模座板上端面固定有底板,所述动模座板下端面固定有顶板;
所述底板上端面的中心处固定有下芯座,所述下芯座的两端均嵌设有注塑嘴,所述底板上端面于所述下芯座两侧分别滑移设置有左楔块和右楔块,所述左楔块朝向所述下芯座的一侧固定有两个导向柱,所述下芯座侧壁开设有用于所述导向柱贯穿的通孔,所述右楔块朝向所述下芯座的一侧固定有与所述导向柱插接适配的导向环,所述左楔块和所述右楔块的顶端均开设有斜滑槽;
所述顶板下端面的中心处固定有上芯座,所述上芯座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柱插接适配的半圆槽,所述顶板下端面于所述上芯座两侧均固定有压块,所述压块的两端均固定有与所述斜滑槽滑移适配的斜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模座板和定模座板相互配合过程中,顶板向底板靠近的过程中,两个压块分别与左楔块和右楔块压合并推动两者向下芯座靠拢,左楔块和右楔块靠拢过程中导向柱穿过通孔与导向环进行配合,接着,上芯座与下芯座完全贴合,导向柱卡入在半圆槽内。通过压块与左楔块和右楔块的联动配合以及斜杆和滑槽的卡接配合,使得上芯座、下芯座和导向柱之间形成注塑空间,用于注塑汽车靠背横梁,本发明可实现汽车靠背横梁的一体注塑成型,配合精准,大大提高了汽车靠背横梁的加工效率。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端面于所述下芯座的两侧均开设有安置槽,所述左楔块和所述右楔块朝向所述安置槽的一侧均固定有定位块,所述安置槽靠近所述下芯座的一端与所述定位块之间固定有弹簧复位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楔块和右楔块分别沿着安置槽的长度方向滑移,当动模座板和定模座板分离后,左楔块和右楔块在弹簧复位气缸的作用下各自复位至远离下芯座的一端,从而便于汽车靠背横梁的拆卸。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端面固定有多个卡杆,所述卡杆设置于所述左楔块和所述右楔块的两侧,所述左楔块和所述右楔块的两侧均固定有与所述卡杆卡接适配的凸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杆的侧剖面呈“7”字形,在卡杆和凸沿的卡接配合下左楔块和右楔块可沿着安置槽的长度方向滑移,通过卡杆防止左楔块和右楔块的松动和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宏升鑫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宏升鑫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196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