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模组、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17038.3 | 申请日: | 2018-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1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谢邦星;许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邓云鹏 |
| 地址: | 330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模组 触控屏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模组的制备方法及触控屏的制备方法,蚀刻透明导电层时,可形成位于触控区的电极、校准图案及位于引线区的透明引线图案,校准图案沿所述触控区的周向设置,金属引线图案与透明引线图案共同构成电极引线。将制得的触控模组与显示模组贴合时,校准图案可起到定位参照的作用。组装笔通过识别出校准图案,便可快速地将显示模组与触控模组的触控区对齐。因此,可有效地提升触控屏的生产效率。而且,在黄光制程中,通过采用预先设计的光罩的控制曝光区域,便可在形成电极图案的同时形成校准图案,并不会增加工艺流程。因此,触控模组的生产效率不会降低。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屏及其触控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模组、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触控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智能终端,其中尤以电容式触控屏最为常见。在电容式触控屏中,实现触控的核心部件为透明导电薄膜成型的感应电极及驱动电极。电容式触控屏的制作过程一般如下:先将透明导电薄膜蚀刻出电极以及引线,再将蚀刻好的透明导电薄膜与显示模组(LCM)贴合,从而得到具有显示功能的触控屏。
贴合时,需要将显示模组与透明导电薄膜的触控区进行位置校准,以使IC(集成电路)能准确响应触控点的触控而不发生位置偏移。然而,现有透明导电薄膜的结构导致组装笔难以对触控区实现精准校准,从而导致触控屏的生产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触控屏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提升生产效率的触控模组、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触控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透明导电性薄膜,所述透明导电性薄膜包括基材层及依次附着于所述基材层表面的透明导电层及金属层;
蚀刻所述金属层,以露出触控区的所述透明导电层,并形成位于引线区的金属引线图案;
蚀刻所述透明导电层,以形成位于所述触控区的电极、校准图案及位于所述引线区的透明引线图案,所述校准图案沿所述触控区的周向设置,所述金属引线图案与所述透明引线图案共同构成电极引线。
将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触控模组用于触控屏的制备时,校准图案可起到定位参照的作用。组装笔通过识别出校准图案,便可快速地将显示模组与触控模组的触控区对齐。因此,可有效地提升触控屏的生产效率。而且,在黄光制程中,通过采用预先设计的光罩的控制曝光区域,便可在形成电极图案的同时形成校准图案,并不会增加工艺流程。因此,触控模组的生产效率不会降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导电层为ITO层。
ITO(氧化铟锡)具有导电性高、透过率高的优点,作为透明导电层可提升制得的触控模组的透光率及导电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区呈矩形,所述校准图案位于所述触控区的四个顶角处。
矩形的触控区可与目前大多数智能手持终端相匹配。而将校准图案设置于顶角处,则便于在组装时快速对校准图案完成定位,从而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校准图案呈规则图形。
将校准图案设置为规则图形,一是便于蚀刻工艺中成型,二是使得在作为参照物时易于被识别。
一种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如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模组的制备方法;
以所述校准图案为参照,将显示模组与所述触控模组贴合,以使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触控区域对齐。
上述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在加工电极时便在触控区同时形成了校准图案,而校准图案可作为参照物标识出触控区的范围。在进行触控屏组装时,组装笔可识别校准图案,从而快速地将显示模组与触控模组的触控区对齐,进而有效地提升触控屏的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170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