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细菌成孔毒素吸附性能的纳米药物系统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15086.9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44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庞志清;王建新;何雨薇;李瑞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27 | 分类号: | A61K9/127;A61K47/46;A61K47/24;A61K47/28;A61P3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吴桂琴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细菌 毒素 吸附 性能 纳米 药物 系统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领域,涉及细菌抗毒素治疗药物,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细菌成孔毒素吸附性能的纳米药物系统及其用途,所述的纳米药物系统采用挤压过膜法,高压均质法或微射流法将红细胞膜和磷脂膜融合制成红细胞膜杂合脂质体,进一步制成抗细菌感染药物,该纳米药物,通过将细菌成孔毒素吸附于其表面,中和毒素的毒性实现细菌抗毒素治疗,从而提高抗细菌感染治疗尤其是耐药细菌感染的效果。本发明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一种针对抗细菌感染的新的干预策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领域,涉及细菌抗毒素治疗药物,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细菌成孔毒素吸附性能的纳米药物系统及其用途,该纳米药物通过将细菌成孔毒素吸附于其表面,中和毒素的毒性实现细菌抗毒素治疗,从而提高抗细菌感染治疗尤其是耐药细菌感染的效果。
背景技术
目前,细菌感染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高发病率和致死率的疾病,细菌耐药对于抗细菌感染治疗带来了更多挑战,因此,业内急需设计新型策略以改善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研究报道了成孔毒素(Pore-forming toxins,PFTs)是细菌感染主要的毒力因子成分,其主要通过在细胞膜上形成孔道,改变细胞膜通透性而杀伤靶细胞(Bischofberger M,Iacovache I,van der Goot FG.Pathogenic pore-forming proteins:function andhost response.Cell Host Microbe.2012;12:266-75.)。成孔毒素主要是成孔蛋白,在细菌感染过程中,通过破坏机体上皮屏障和免疫系统来促进病原菌的生长、侵袭和定殖(DalPeraro M,van der Goot FG.Pore-forming toxins:ancient,but never really out offashion.Nat Rev Microbiol.2016;14:77-92.)。因此,成孔毒素已成为目前细菌感染主要的预防和治疗靶点;由此,产生了抗毒力因子的策略,即通过抑制成孔毒素来进行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拮抗毒素并非直接杀灭细菌,因此所述的治疗方法对耐药性细菌感染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传统的抗毒素药物包括一些小分子拮抗剂和抗体,通过中和毒素或阻断毒素结合位点以实现阻碍毒素孔道形成的作用,所述抗毒素药物由于全身非特异分布,清除快,导致给药剂量高,副作用大,而且由于拮抗剂往往针对单一毒素,通用性差,均使得传统的抗毒力因子药物应用受到极大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150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致密砂岩储层用滑溜水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带材连续浇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