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翼无人机定点降落方法及基站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82348.6 | 申请日: | 201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1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唐桂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杰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12 | 分类号: | G05D1/12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660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落平台 降落 参考标识 平移调整 无人机控制系统 下降阶段 基站 旋翼 平台控制系统 无人机飞行 降落区域 控制移动 驱动机构 摄像系统 对准 飞行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旋翼无人机定点降落方法及基站,定点降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无人机控制系统控制无人机飞行至降落平台的待降落区域的上空;定位摄像系统寻找降落平台上的参考标识并进行识别;无人机控制系统控制无人机向参考标识的正上空处飞行;无人机开始进行第一个下降阶段的降落,并自行作平移调整;当无人机进入第二个下降阶段的降落,无人机不再作主动平移调整,平台控制系统向控制移动驱动机构对降落平台进行平移调整,使无人机与降落平台的参考标识始终对准,同时无人机与降落平台逐渐靠近,最终降落在降落平台上。本发明能够确保降落平台上的参考标识始终保持在无人机的识别范围内,保证无人机能够准确且快速地进行定点降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机降落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旋翼无人机定点降落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无人机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并且已经广泛应用到军事、农业、航拍等领域中。基于电池驱动的无人机存在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电能不足以让无人机长时间飞行,如旋翼机目前续航或滞空时间约20分钟左右,这个时间长度对旋翼机在较多行业领域的应用存在严重不足。尽管电池技术的发展,电能容量有所提高,但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在各种无人机载荷不断增加服务于行业领域的过程中,电池容量仍不够支撑无人机的长续航或滞空,这严重制约了无人机的发展,是无人机应用推广的一个公认的问题。另一方面,无人机通常是依靠GPS或其他导航系统进行飞行,因为受到气候环境、地理环境等影响,民用GPS等导航系统存在误差约3-5米,旋翼无人机降落到小型平台上时,就无法利用GPS实现,不能确保旋翼无人机能够准确降落到位小型平台上。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通过识别图形的方法实现无人机的准确降落;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5652887A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采用二级图形识别的无人机降落方法”,具体公开了无人机首先通过识别基站上的第一级图形进行下降,当下降到一定高度时无人机切换为对第二级图形的识别,从而提高了无人机降落的精度,确保无人机能够定点降落到基站中;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
无人机在识别第一级图形前需要通过GPS导航飞行至待降区,由于GPS导航的定位误差较大,无人机只能飞行至基站的附近,再通过图形识别的方式寻找基站的准确位置,从而才能飞行到基站的垂直上空,才可以进一步进行定点降落;在这过程中,无人机通过识别图形进行下降飞行,但在无人机下降到一定高度且与图形具有横向偏差时,无人机需要进行横向的飞行,此时,为了得到横向移动的动力,旋翼无人机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来获得动力,这个过程中无人机上的摄像头的位置会随无人机一起改变,导致基站上的图形不在无人机的识别范围内,此时无人机需要重新对图形进行识别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横移,如此不断地反复多次调整,无人机才能飞行至基站图形的正上方进行降落,这样的降落方式不仅效率低,且降落精度差,难以实现无人机的定点降落;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加快无人机的降落速度,当无人机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工作人员通过控制系统关闭无人机的动力,使得无人机直接垂直掉落,这样虽然能够加快无人机的降落速度,但对无人机的损坏大,且降落精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人机定点降落方法,该方法能够确保降落平台上的参考标识始终保持在无人机的识别范围内,从而保证无人机能够准确地进行定点降落。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旋翼无人机定点降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无人机控制系统启动返航指令流程,向无人机发出返航降落信号,无人机根据导航系统的指引飞行至降落平台的待降落区域的上空附近;
(2)无人机中的定位摄像系统开始寻找降落平台上的参考标识并进行识别;
(3)当在定位摄像系统的可视范围内识别到降落平台上的完整参考标识后,无人机控制系统根据参考标识的所在位置进行航线规划,并控制无人机向参考标识的正上空处飞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杰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杰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823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地面标识进行识别的飞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位置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