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IDO/TDO双选择性抑制活性的丹参酮IIA衍生物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80089.3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47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赵勤实;刘将新;任健;吴兴德;杨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J73/00 | 分类号: | C07J73/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昆明盛鼎宏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3 | 代理人: | 许竞雄 |
地址: | 65020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ido tdo 选择性 抑制 活性 丹参 iia 衍生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丹参酮IIA衍生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前药、水合物或者溶剂化合物,以其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其在制备治疗IDO或TDO高表达或者活性明显增强的胶质母细胞瘤,间皮瘤,头颈癌,非小细胞肺癌,膀胱癌,乳腺癌等肿瘤以及肥胖等代谢紊乱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同时提供了化合物1‑9的制备方法。酶活抑制实验证明:本发明的化合物1‑16对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和色氨酸2,3‑双加氧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制备IDO或者TDO介导的疾病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及色氨酸2,3-双加氧酶双选择性的高效抑制剂丹参酮IIA衍生物及其药用盐,以其为药物有效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其在制备治疗胶质母细胞瘤,间皮瘤,头颈癌,非小细胞肺癌,膀胱癌,乳腺癌等肿瘤以及肥胖等代谢紊乱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色氨酸属于人体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饮食中获得,其体内浓度水平被严格控制。色氨酸代谢主要有两种途径,95%的是犬尿氨酸途径,5%经代谢转化为5-羟色胺。色氨酸犬尿氨酸途径涉及一系列的酶促反应,代谢的第一步限速酶由2种酶,即色氨酸-2,3双加氧酶(TDO)或者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催化生成N-甲酰犬尿氨酸。正常细胞中IDO低量表达,肿瘤细胞中过量表达或活性明显增强。研究表明肿瘤细胞通过IDO表达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增生,从而逃避机体的免疫攻击。作为保护者使肿瘤细胞免受T细胞的攻击,形成免疫逃逸,由此IDO辅助肿瘤细胞的生存,侵袭和转移,是肿瘤细胞免疫逃逸过程中及其重要的调控因子。最新研究表明TDO/IDO作为炎症调控因子,代谢中促进炎症反应,引起免疫逃逸和组织新血管生成,促进肿瘤转移发展。单选择性IDO抑制剂作为免疫代谢佐剂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已进入临床实验,其抑制剂重建免疫监视和钝化新血管生成,在肿瘤微环境中辅助而非抑制免疫反应形态,清除肿瘤细胞,作为免疫治疗、放疗、化疗或者联合免疫疗法的强有力的佐剂,发挥重要作用。
TDO/IDO在多种肿瘤细胞及周围微环境细胞中表达。据统计,在104种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系中,17种肿瘤细胞仅表达IDO,20种肿瘤细胞表达TDO,16种肿瘤细胞同时表达TDO和IDO(如胶质母细胞瘤,间皮瘤,头颈癌,非小细胞肺癌,膀胱癌,乳腺癌等)。IDO与TDO表达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中,同一肿瘤的不同部位,也有部分肿瘤细胞表达两种蛋白质。因此,针对两种酶的双选择性抑制剂,与仅表达IDO或者TDO的肿瘤细胞应答率31%及34%相比,靶向肿瘤细胞效率大大提高为50%。可以互补性的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应对机体的防疫系统,帮助T细胞更好的攻击肿瘤。因此,针对两种酶的双抑制剂,可以大大提高对于肿瘤细胞的应答率,同时抑制TDO和IDO的活性对于提高肿瘤免疫疗法的效果互为补充,而非冗余。
Taleb研究组最新研究(2018)表明在心脑血管疾病和肥胖症中IDO活性显著增强,IDO抑制剂可能通过作用于T细胞来逆转肥胖症。IDO可作为肥胖症等代谢紊乱疾病的潜在治疗靶标。在人胶质母细胞瘤中,TDO持续表达,产生的犬尿氨酸代谢产物作为芳香烃受体的内源性配体,促进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迁移,降低抗肿瘤免疫反应。
因此IDO/TDO是肿瘤免疫治疗及肥胖等代谢紊乱疾病治疗的重要靶点,其双选择性高效抑制剂具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新的丹参酮IIA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药物组合物,以及其在制药中的应用,用于单独或者联合其他肿瘤免疫疗法治疗胶质母细胞瘤,间皮瘤,头颈癌,非小细胞肺癌,膀胱癌,乳腺癌等肿瘤以及肥胖等代谢紊乱疾病。同时提供化合物10-16作为高效IDO/TDO双抑制剂。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如下结构通式Ia中所示的丹参酮IIA衍生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前药、水合物或者溶剂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800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