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苦荞黄酒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78642.X | 申请日: | 201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2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尹始平;刘政;马元珠;白延梅;吴霞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五山池黄酒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G3/021 | 分类号: | C12G3/02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1803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苦荞黄酒 发酵 大黄米 酒体 苦荞 生产工艺 酿造 发明生产工艺 成熟发酵醪 清爽型黄酒 小麦 低温酿造 发酵周期 互相干扰 技术难题 酿酒原料 显著特点 影响酒质 有效地 炒制 酒香 开瓶 制备 北方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苦荞黄酒及其生产工艺。本发明创造性地将大黄米、苦荞、小麦分别发酵制备成熟发酵醪,然后再并醪发酵,有效地解决了苦荞、小麦不易发酵,与大黄米同时发酵时互相干扰从而影响酒质的技术难题。本发明生产工艺独特,具有北方苦荞黄酒的显著特点,酿酒原料不经炒制,采用低温酿造,发酵周期长,酒体口感更醇厚,具有显著的开瓶香,是一种精心酿造的清爽型黄酒。本发明所酿造的苦荞黄酒,酒体清亮,酒香浓郁,入口醇和,醇香爽口,回甘悠长,淡雅自然,典型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黄酒酿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苦荞黄酒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黄酒是我国宝贵的民族特产,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黄酒由于采用传统的发酵工艺酿制而成,具有酒精浓度低、醇厚、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品种繁多等特点。作为我国传统民族精粹的黄酒,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和风味,长期以来风味变化不大,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黄酒的消费也日益向保健、营养型发展,这对黄酒产业提取了新的挑战。开拓创新,积极应用新的技术和创新方法来改造传统产业,开发和生产营养保健型黄酒成为黄酒行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把生物发酵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应用到黄酒的技术创新中来,实现黄酒酒体、口感及功能向现代化黄酒转变,开发研制营养、滋补、保健功能性好、质量优、市场前景广阔、附加值高的功能黄酒新产品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苦荞黄酒及其生产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苦荞黄酒,其以大黄米(黍米)、苦荞、小麦等为主要原料酿制而成;生产工艺包括分别以大黄米、苦荞、小麦为主要原料制备成熟发酵醪,然后按比例混匀后再进行发酵。具体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一、制备大黄米发酵醪
1)浸泡:将大黄米筛选除杂,加水浸泡;一般可浸泡2-5天,加水量以原料重量的1.5-3倍或浸没大黄米为宜;
2)蒸饭:将浸泡好的大黄米蒸熟,得到大黄米饭;
3)淋饭搭窝发酵:将大黄米饭喷水淋饭,使大黄米饭温度控制在35-38℃;拌入麦曲,搅拌均匀,搭窝发酵;酒醅温度超过38℃时开耙降温;发酵20-25天,获得成熟大黄米发酵醪;以麦曲的用量为大黄米干重的5-10%为宜;
二、制备苦荞发酵醪、小麦发酵醪
1)浸泡:将苦荞、小麦筛选除杂,破碎,然后分别加水浸泡;一般可浸泡3-5天,加水量以原料重量的1.5-3倍或浸没原料为宜;
研究表明,将苦荞、小麦破碎至每粒10瓣以内为宜,较佳为每粒2-6瓣;若破碎的太细或太粗或不破碎都会影响最终黄酒产品的品质。
2)蒸饭:将浸泡好的原料蒸熟,分别得到苦荞饭、小麦饭;
由于苦荞、小麦质地坚硬,为将其彻底蒸熟,利于后续发酵,研究发现,蒸饭时优选控制原料厚度为25-30cm,蒸汽压力为0.4-0.5Mpa,蒸煮时间为25-40分钟。
3)降温:将苦荞饭、小麦饭分别降温至38-45℃;可采用自然降温,例如摊饭;也可以鼓风降温;
4)发酵:将降温后的苦荞饭、小麦饭分别拌入麦曲,加入适量清水,搅拌均匀,控制温度25-30℃进行低温发酵30-40天,分别获得成熟苦荞发酵醪和成熟小麦发酵醪;发酵第2天进行第1次开耙,第3-5天进行第2次开耙,第6-8天进行第3次开耙,第10-15天进行第4次开耙;以麦曲的用量分别为苦荞、小麦干重的5-10%为宜。
三、并醪发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五山池黄酒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甘肃五山池黄酒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786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健酒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虫草花黄酒及其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