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眩光扩散膜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42057.4 | 申请日: | 201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9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周小红;刘麟跃;基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维业达触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7/01 | 分类号: | B29D7/01;G02B5/02;G03F7/00;G03F7/4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杨波 |
地址: | 21502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眩光 扩散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眩光扩散膜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具体步骤包括:S1:提供一具有微纳级网格凹槽和球面形微纳级凸起结构的防眩光模具,所述球面形微纳级凸起结构经烘烤固化形成;S2:提供一支撑层;S3:在所述支撑层上涂布一UV胶层;S4:使用所述防眩光模具对所述UV胶层进行UV压印,UV压印后的所述UV胶层形成微纳级的防眩光结构层。通过烘烤固化的方式制作具有防眩光功能的球面形微纳级凸起结构,操作简单,可控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眩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眩光扩散膜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1995年,CIE(国际照明委员会)提出灯具防眩光的概念,并把统一眩光值数UGR(Unified Glare Rating)作为评价室内照明环境不舒适眩光的指标。2014年,欧盟将UGR限值做为灯具的一个强制标准,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只是作为参考,一般要求,UGR19。在灯具上增加防眩光扩散膜是最有效、最易用、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
目前在制作防眩光扩散膜时,大都采用防眩光模具辅助制作。现在制作防眩光模具在国内外依托于精密机械加工技术,而该技术在制作微纳级尺度的防眩光模具难度极大,制作周期较长,制作精度较低,从而影响防眩光扩散膜的质量和成本。因此,制作精度高、周期短的微纳级尺度防眩光模具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在于提供一种防眩光扩散膜的制作方法,该方法通过烘烤固化方式制作微纳级网格凹槽和球面形微纳级凸起结构的防眩光模具,从而制作精度高、效果好的微纳级尺度防眩光扩散膜。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眩光扩散膜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S1:提供一具有微纳级网格凹槽和球面形微纳级凸起结构的防眩光模具,所述球面形微纳级凸起结构经烘烤固化形成;
S2:提供一支撑层;
S3:在所述支撑层上涂布一UV胶层;
S4:使用所述防眩光模具对所述UV胶层进行UV压印,UV压印后的所述UV胶层形成微纳级的防眩光结构层。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中,采用光刻技术制作具有所述微纳级网格凹槽和所述球面形微纳级凸起结构的防眩光模具。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制作所述防眩光模具的具体方法包括:
S101:提供一玻璃基板;
S102:在所述玻璃基板上涂布一光刻胶层;
S103:将所述光刻胶层制成由所述微纳级网格凹槽隔离的若干所述球面形微纳级凸起结构;
S104:将所述球面形微纳级凸起结构通过UV转印或金属生长转移至模具,获得具有所述微纳级网格凹槽的防眩光模具。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03中,所述将所述光刻胶层制成由网格隔离的若干球面形微纳级凸起结构,包括:曝光显影所述光刻胶层,形成由所述微纳级网格凹槽隔离的若干微纳级凸起结构;烘烤固化所述微纳级凸起结构,形成若干所述球面形微纳级凸起结构。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曝光显影方式为:按照所需图形对所述光刻胶层进行曝光,将所述光刻胶层中显影的光刻胶蚀刻掉,形成由所述微纳级网格凹槽隔离的所述微纳级凸起结构。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烘烤固化方式为:将所述微纳级凸起结构和所述玻璃基板一起置于130-160℃的烘箱中烘烤20-50分钟,形成所述球面形微纳级凸起结构。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防眩光结构层包括由若干凹陷单元分成的若干微纳级防眩光单元,所述防眩光单元为球面形结构,所述凹陷单元为呈周期性排布的规则图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维业达触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维业达触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420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鉴定感染日本血吸虫钉螺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功效的淬火液